这个被否决的议案,却大大的增加了布里索的声望。既然这样的招数有用,那么自然就会被再次使用。紧接着布里索又提出了关于停止给拒绝效忠的教士发放工资的议案。这个议案自然又被国王否决了。
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操作,布里索成功地在议会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声誉,同时在克拉维埃尔以及其他的一些先生的支持下,他成功地将很多的中间派团结在了自己的周围,并且顺便给路易十六又赢得了一个“否决先生”的外号,让他“死不改悔的封建头目”的形象越发的深入人心。
至于第二个激进的方向,那就是战争。
既然得到了克拉维埃尔先生以及他的朋友们的协助,布里索自然要为他们的利益说话。当然布里索对外不会这样说。布里索在宣传战争上面的口号是“输出革命”。
拉法耶特一直在强调法军内部有很多问题,战斗力难以保证,并以此拖延战争;而罗伯斯庇尔则一直将攻击的矛头指向可能的“军事独裁者”。
如今布里索针对拉法耶特的说法,他的回应却是,法**队有问题,其他国家的军队更有问题。
他认为,法国人民的革命,鼓舞了整个的欧洲,大部分欧洲国家的人民都期盼着革命,他们对法国革命军队的期盼,便如“久旱而望云霓”。一旦战争爆发,法**队在战争中那就是“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哪里有打不赢的道理?
而对于罗伯斯庇尔的说法,他也加以讽刺。认为他居然相信外国封建君王的善意,而且居然小看法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在布里索的领导下,中间派迅速的汇聚了起来。一大批人,包括维尼奥,罗兰夫妇等等,都团结在了布里索的周围。而他们一旦团结起来了,战争就走近了一大步。
11月29日,议会通过决议,要求国王立刻想特里尔选帝侯发出警告,勒令他立刻解散他境内的法国流亡贵族的军队,否则法国将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各种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安全。
这一次,“否决先生”没有再否决这个决议,而是立刻就批准了这个决议并向特里尔选帝侯发出了警告。
特里尔选帝侯是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王公。理论上威胁对他使用武力,就是在威胁向奥地利使用武力。路易十六,还有玛丽皇后此前一直等着说了大话的奥地利皇帝向法国发动进攻,但是皇帝陛下装了一个B之后,就跑了,一直都没再提说要和法国兵戎相见的事情了。此时,法国议会能通过这样的一个决议,在国王和王后看来,那真是要睡觉正好碰到了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