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隆帝听得很仔细,尤其是从冯紫英去临清时就格外关注。
“这么说来冯铿是从临清城中闯出乱匪包围圈赶往东昌府求援?他和一个同龄少年?”
永隆帝很喜欢这等勇武胆魄兼具的少年郎,想当年自己不也是这样和老九一道四处闯荡么?冯紫英和左良玉的传奇历险故事似乎也勾起了他对三十多年前自己的回忆。
“嗯,这个同龄人左良玉今年初已经从军,并被从卫军中选入边军,已经赴辽东,……”卢嵩的调查相当细致。
“哦?冯家可曾在其中……?”永隆帝平静地问道。
“这倒没有发现,这个左姓少年原本就是军户出身,自幼失怙,靠着叔父长大,生性骁悍桀骜,好勇斗狠,原本冯家大概是想帮他一把让他进学堂读书,但此子却不喜读书,就从军了,目下应该为辽东镇下镇远堡为军,已经是一名总旗。”卢嵩顿了一顿,似乎在斟酌言辞,“据传此子弓马娴熟,性子貌似粗豪,其实阴狡。”
永隆帝笑了起来,十六岁少年居然得了个“貌似粗豪,其实阴狡”的评语,难怪能当总旗,也算不简单了。
当然一个总旗对于冯家就算不上什么了,若是冯唐真的有意要帮衬,这左良玉就不可能去边军中当一个总旗,更有可能是直接出任镇将亲兵,走这条路升迁要快得多。
有点儿意思。
“……,冯铿抵达东昌府之后,时漕督李公、漕运御史乔公、漕运总兵官陈大人皆在东昌府,冯唐当是与陈大人有旧,所以冯铿便求援于陈大人,……”
“漕运总兵官怕是无权动兵吧?”这是大周惯例,永隆帝很清楚。
“回陛下,却是如此,后冯铿便先后拜会了乔公和李公,但李公那里未获见面,……”卢嵩有选择性的详略,他感觉皇上似乎对冯铿的具体事迹并不太感兴趣,或许这在之前的报告中早就有了,而对冯铿所接触的人更为感兴趣。
“……,临清民变中,与冯铿接触较为密切者为乔公、陈大人,当时与其脱险者有为巡盐御史林海之女及其西席贾化,贾化即现在的金陵知府,其人原为嘉兴知府,后因御史弹劾免官,永隆三年复起,……,另外尚有主仆二人,便是原紫薇舍人薛家之后薛峻,其嫂为王公之妹,……”
永隆帝微微吃了一惊,他没想到冯紫英这一趟临清民变掀起了莫大风波,其中居然还牵扯到如此之多的人物。
虽然看起来都是偶遇,但是像贾化,他也是知道的,是走了王子腾的路子,林海则是父皇多年的私臣,而薛家倒是不值一提。
见永隆帝不做声,卢嵩也就继续介绍。
“……,后乔公对冯铿表现极为欣赏,回京后向朝廷也禀报了此子的功绩,后推荐到青檀书院读书,为时任青檀书院山长齐永泰所赏识,……”
”……,青檀书院中,其与现为翰林院修撰练国事、观政进士方有度、郑崇俭、许獬、王应熊、贺逢圣、范景文等人关系较为密切,其中尤以方有度、郑崇俭二人为甚,另兵部职方司员外郎耿如杞与其为同乡,翰林院编修杨嗣昌,观政进士侯恂等人亦与其相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