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宋耻 > 第三百二十一节 生产民族(3)

第三百二十一节 生产民族(3)(3 / 3)

信德在回教势力眼中,大概跟宋人眼中由契丹人统治的燕云十六州一样,事实上,放在全世界,燕云也算一个富饶之地,但对宋人来说,就是贫瘠之地,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地方。信德在印度人眼中也是如此,所以占领了恒河上游的伽色尼王朝,宁可沿着恒河向下游发展,去政府犀那王朝那种印度教国家,也不想正眼看一下沙漠地带的信德。让信德王公们割据了几百年。

可这里很重要,因为通过印度河上朔,可以直通富饶的旁遮普。信德都能每年榨取一千多万银币,以富庶文明的旁遮普,就更不用说了。伽色尼王朝这种货色,控制这里,每年给契丹人缴纳一百万金币,眼睛都不眨一下。

尤其是当控制了霍尔木兹岛和巴士拉之后,对大宋海商来说,印度人让人讨厌的不采购进口商品的习惯,已经不是问题,因为大宋控制的商道通向西方之后,印度人就成了这条商道上串联起来的一个环节,他们不作为消费者,作为生产商也一样可以为商路提供利益。

薛宁之前之所以选择占领霍尔木兹岛而不是在波斯南部的陆地上占据一处港口,就是因为霍尔木兹岛当时是沟通波斯湾沿岸地区贸易的中枢,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的商品在这里交汇。反倒是沿岸港口,没什么开发价值,因为波斯是一个高原文明,缺乏通海的大江大河,尤其是南部地区,没有深入内陆的长河,因此沿岸港口价值有限,反倒是这个卡在波斯湾出入口的小岛价值很大。

占据霍尔木兹和巴士拉之后,就能将印度商品大量输送到巴士拉,通过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直接输送到下亚细亚,之后卖给东罗马帝国、威尼斯、热那亚商人。换取欧洲跟非洲的黄金,再用黄金从印度人手里换取棉布。

中国有丝绸之路的叫法,响彻世界,这是一个德国人提出来的,中国古代自己不这么称呼。唐宋将通往西方大食国的海路成为通番海道,海图上一直连通到了非洲。只有西方人才会这么叫,因为他们最看重这条路上输送给他们的丝绸,可对中国人来说,胡姬名马可能更吸引眼球。而这些往往以进贡的形势输入,因此也称商道为贡道。由于西方商品,主要是一些稀罕物,没有一个标志性的商品存在,所以也就无法用丝绸、瓷器这样的特殊商品命名。

印度人是有媲美丝绸的优势商品的,就是他们的棉布,所以在中国大打丝绸之路战略的时候,印度人也提出了棉布之路的叫法。历史上也确实有以印度棉布为驱动,形成的商路。只可惜跟丝绸之路基本重合,被丝绸的光芒死死压制,成为丝绸之路上一个补益,而不是主流。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棉布的特性,印度人的棉布,无论怎么精美,都不可能媲美丝绸,西方人不会用等重量的黄金换取棉布。一直到大航海时代之后,英国人才将大量棉布输送到西方,但却十分懊恼,英国人用“无阶层属性”来概括棉布。因为棉布是各个阶层都能消费的商品,大大冲击了英国本土的毛纺织品。丝绸就不会这样,丝绸在西方人眼中,始终是带有“贵族性”特征的,长期以来只有贵族用的起,当凯撒穿着全身丝绸出现在罗马元老院的时候,震惊了所有人,都觉得凯撒太过奢侈,连凯撒这样的人,身穿全身丝绸制品,都被认为奢侈,其他贵族就只能以拥有一两件丝绸织物为荣了。

丝绸具有贵族性的原因,是它本身的稀缺性决定的,即便在原产地,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消费的起的,在李慢侯引入棉纺织技术之前,大宋的老百姓大多只能穿着麻布,丝绸是作为富人的专属,甚至是权贵的特权,司马光对老百姓穿丝履始终耿耿于怀。

但棉布的非阶层性,其实才是最好的贸易品,因为产量可以做到很大,是最好的大宗商品。所以在几年前夺取霍尔木兹岛之后,李慢侯就让海军开始经略印度。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