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慢侯还跟大石介绍了一下自己办的府学,从世界各地收集到了万千智慧,全国各地的学子在这里学习,融会贯通。即便无法培养出下一个老子、庄子、孔子、孟子,汉人不会失去什么,但他还是花费无数资金在做这件事情。因为这很可能会让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的门徒们,变得比以前更加睿智。
他的府学里,不但搜集各种典籍,也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智者。有大食国的长老,有天竺国的高僧,有欧洲的神父,也有龙虎山的天师。四方智者齐聚,天天讲经授道。其中有来自阿拉伯的智者,这也是一个游牧民族,诞生了他们自己的先知,哪怕现在国破了,却依然存续。
契丹人为什么不来山东的府学学习呢,学四海八荒的智慧,强健契丹人的精神。也许十年以后,山东府学里还会请来契丹人的智者。
最后李慢侯邀请大石选拔一批聪慧的契丹书生来府学读书。
大石本就是一个有很强文化修养的契丹权贵,深知文化的力量,他为此激动了很久,选拔聪敏学子,去学四方智慧,自然是好事。可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他跟燕王是兄弟,契丹人可以去山东学智慧,万一他儿子跟燕王世子不再是兄弟,契丹人难道就不需要智慧了?
于是他提出了一个要求,邀请燕王派人到草原建立一个府学,大石谦虚的表示,他才疏学浅孤陋寡闻,不识得草原上的智慧,山东的智者们才学深厚见识广博,应该能慧眼识英,找得到草原上的智慧。
燕王治下的府学,当然不止山东齐州一座,东平府也有一座府学,燕京也有一座府学,但齐州这座最大,海外学者云集,其他府学的学生,优秀者才能选送去山东府学读书。这是一座府学中的府学,不仅仅是传道受业解惑,他还在寻道问道求道,不只是一个传习智慧的府学,还是一个创造智慧的府学。
大石以为他的要求燕王会讥讽他,结果燕王竟然同意了。承认他的说法,草原上肯定有智慧。不然草原民族不可能跟农耕民族博弈了几千年,虽然不断消失在历史的烟云里,却总能诞生出强大民族和伟大英雄。这种改变世界的力量,不该只是原始的野性,也许有深层的智慧。
所以草原值得学习。
燕王决定派遣一些研究草原的学生,前往狼居胥城建立一座府学,招募汉人学子来研究草原,寻找草原上的智慧。大石如果不愿意派人来山东读书,可以派人去狼居胥城学习。
大石开始对燕王的胸襟有些佩服,又对燕王的人品更加鄙夷。小气就小气,来草原办府学,还挑选自己的城池。还说的那么冠冕堂皇,不过就是希望深入了解草原民族,好做到防患于未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