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吕武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西征会引来那么广大的关注,国内一帮人眼巴巴地瞅着,各个诸侯国也因为西征没有产生结果正在观望。
那些诸侯国搞啥玩意?他们的关注很有道理。
如果阴氏和魏氏能把要拼命的秦国击败,代表的是晋国的西面再无后顾之忧,晋国从今以后不但能跟楚国角逐,还能抽出更大的力量用在各国身上。
换作阴氏和魏氏被击败,等于是秦国再次卷土重来,甚至会让晋国内部正局出现动荡。
所以,先不管国君集结中军和下军到“郑县”有多少种意图,就问有没有必要?那肯定是有必要的!
急到脑子要抽筋的秦国再次来了使者?吕武连装都不装,派人明白告诉士雃,什么话都不用说,秦国想打就过来,不过来爱咋咋地。
其实也真没有装的必要,一切都摆在了明面,吕武甚至期盼秦国受不得刺激真来个挥师东进。
当然,吕武不会那么不厚道在魏氏封地上跟秦军开打,岐山东南方向的渭水之边就是一个很好的厮杀场地,死了想山上葬,还是搞水葬,方便地很,不用担心双方将士的遗体收敛问题。
范氏别出刘氏的士雃把自己搞得很忙,得不到吕武的接见跑回去,复又再次向东出使,见不着吕武就去晋国都城“新田”找其他人。
晋国闹不懂吕武到底想干什么的人一大堆,他们哪怕有点看懂,不可能为士雃当说客。
结果,士雃在“新田”没有任何收获,转道去了“络邑”。
等士雃得到周天子的一些承诺再踏上归途,阴氏和魏氏的大军依然待在“栎阳”,秦军很难受地驻扎在一个叫“郿”的“邑”边上,双方维持隔空瞪眼就是不开打的局面。
话说,秦国既然那么着急,为什么不扑上去跟阴氏和魏氏玩命?
需要了解一下“患得患失”、“信心不足”、“左右为难”等等意思相关的成语。
秦军东进,光是补给线再次拉长,就够他们受的。
阴氏有那么多骑兵,已经在研究骑战的秦国没道理不知道一旦战败,不可能在阴氏骑兵的追击下逃掉多少人。
说白了,秦国是很急,脑子却没有坏掉,他们认定最理想的开战地点就是在“雍”附近。
再则,秦国要拼命的对象是阴氏和魏氏。
然后,阴氏和魏氏后面还有一个晋国。
秦国即便拼命打赢了阴氏和魏氏,以他们现在的国家实力和整体情况,敢挑动整个晋国的神经吗?
他们这一次哪怕是打赢了,能不能阻止吕武继续没完没了的入侵,依然是属于未知数。
吕武属于稳得住。
秦国想拼命又存在顾虑,显得很矛盾。
有人却是等不及了。
士匄向国君请示,早晚要去“郑县”集结,要不范氏和赵氏的军队先过去。
范氏一下子还是出动一个“军”的规模,士匄要划出其中的两个“师”和赵氏的一个“师”直接攻打伊洛之戎。
国君是打从心里不愿意,提到楚国看着没什么动静,不知道楚国是不是在憋大招,晋国怎么都要提防着点。
中行偃跳出来凑热闹,表示范氏和赵氏大胆地往前上,他会集结荀氏和中行氏、智氏的军队凑成一个“军”,再联合程氏以及南边/东边的中小贵族,盯着南边的楚国和东边的各诸侯国。
这尼玛!
吕武一下子拉一个“军”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