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行人”呢?不是马路上的行人,是吴国那边负责外交的一个职位。
申公巫臣病逝后,家里有派人去吴国通知屈狐庸,然而屈狐庸并没有归国,是父亲和母亲先后撒手人寰都没有回去,反而是跑去了越国当使者。
由于屈狐庸在晋国这边并没有爵位,再来是他向几个兄弟明确表示要留在吴国发展,等于他经历作为一个楚人跑到晋国为臣,又辞别晋国并放弃家业,落户吴国的举动。
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屈狐庸为吴国和越国的邦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是吴国能持续跟楚国掰腕子非常重要的一环。
吕武没可能去关注屈狐庸这么一个人,对于余眛表态会照顾好屈狐庸,则是需要进行感谢。
没办法的事情,身居高位之后一些莫名其妙的人际关系就会加身,跟自己没半点直接关联的人,有了需要就必须得会演。
对于吴国再次请求晋国接纳?吕武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表态。
事实上,晋人已经明白吴人的套路,只有在吴国弱小的时候才会服顺,一旦吴国觉得自己行了就会各种跳脱,并且两国在进行交流时,吴国的表现着实很难获得他国的友谊。
怎么说?除了吴人惯于慕强鄙弱之外,作为个体跳脱是自己的自由,国家与国家的交往再天马行空乱搞就很难关系正常化了。
晋军没有驻营,也就等于根本没打算留在“商丘”接受宋国君臣的款待。
“阴子与晋诸‘卿’已远离?”华元听到这个消息懵了。
一个招呼都没有打就走掉,晋国这是对宋国的意见不小呀!
向戌说道:“如今楚已衰弱,我不惧楚来犯,便是晋与我不善,盟约仍在。”
“谬矣!”华元看上去挺着急,恼怒向戌乱下定论,控制不住大声说道:“你不见秦、齐、卫之下场?”
秦国不用说,晋国怎么对待都没有毛病。
齐国和卫国不一样是跟晋国有盟约,乱搞之后看到晋国因为盟约而去另眼相待了吗?
所以,该是蠢到什么程度才觉得有盟约就会让宋国变得安全?
说到卫国就让向戌不爽了。
宋国和卫国的关系一直挺好,原先是为了共同压制郑国,后来渐渐产生了真感情。
中原霸主受不了卫国先君卫衎,宋国很是有心无力。
上一次曹国站在鲁国那边一起对付卫国,向戌就建议宋国介入,哪怕不出兵帮忙,外交斡旋总是可以的吧?结果遭到了华元的强力反对。
宋国的君臣知道晋国已经彻底受不了卫国,问题是晋国接纳孙氏显得挺不地道,再来是卫衎已经遭到驱逐,换个国君就该翻篇了呀。
华元太过于惧怕晋国,不顾与卫国的老交情,包括向戌在内的一帮宋人觉得害怕晋国没毛病,卫国受难没有任何表示就显得太冷酷无情,会导致再也没有国家愿意跟宋国交心。
开始了,又开始了,右师和左师争吵,到了不顾公众场合不合适的地步。
虞显突然听到有人喊自己,看过去发现是华元,向前两步行礼等候吩咐。
“你为正使,携重礼往‘新田’拜见阴子。”华元说得很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