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武虽然要瓜分晋国,自己要做什么是自己的事情,外人来伤害晋国就不允许了。
所以,阴氏参战还真跟国际局势的变动有关。
现在,吕武在等着齐国和卫国赶紧想干么就干么,再合力跟中行吴尽早消灭魏氏,好让中行吴有闲心去折腾齐国和卫国。
事态如果那么发展,吕武保住了身为晋国元戎的荣誉,晋国的霸权能得到伸张,其余参战者也能获得好处。
最为重要的是,在保卫晋国的同时,各家的兵力又会消耗掉一批,到时候阴氏“化家为国”哪怕遭到阻力,怎么都能更轻松一些的吧?
吕武在等待的事情很多,包括中行吴可能的求援。
辟耳山那边的交战很激烈,双方在那边山区来来回回打了将近一个月,不知道多少士兵血洒疆场,还有多少士兵会殒命在此。
“魏氏未向辟耳山增兵。”吕武以前还真没发现魏绛有这能耐。
大家伙一块出兵,自从魏氏的家主换成了魏绛,一次次都是打酱油的干活。
好嘛,打国战藏着掖着,轮到打内战各种发挥,简直不当人子啊!
魏绛带着三万左右的魏氏私军在辟耳山?
以魏氏的实力能征召出多少士兵,怎么都有个七八万吧?
那么就是说,魏氏的主城“魏”起码有四万大军,并且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中行吴带着七万左右的联军,用两倍以上的兵力打魏氏,受限于战场地形无法发挥兵力优势,后面仅是留下四万大军跟魏氏拼消耗,其余部队拆散去攻击魏氏封邑以及盟友了。
从魏绛撤往辟耳山,不是直接回转“魏”城,吕武就猜出魏绛打的是什么主意。
吕武没有提醒中行吴不是有什么坏心思。
魏氏没有将全部的兵力龟缩“魏”城,除了城池真的装不下那么多士兵之外,有一支实力足够强的魏氏私军在野外,不解决掉的话,怎么去攻打“魏”城?怕不是要一边攻城,一边提心吊胆被突然冒出来的魏氏大军来一下狠的。
正在等待的吕武等来了消息。
士匄果然代表晋国拒绝了郑国的道歉,范氏十万大军出“虎牢”直接进入郑国国境,开始了对郑国的军事行动。
“未曾与主协商便做下此事,中军佐不足以谋也。”葛存给了这么一个论断。
吕武心里肯定不舒服,要说多么暴跳如雷则是没有。
站在范氏的立场,他们已经知道阴氏控制了秦国,当时阴氏也没有跟魏氏等盟友协商,肯定觉得自己是在效仿阴氏旧事,不是什么太大不了的。
关键是什么?是当时阴氏那么做对晋国有利,而范氏现在这么做则是有害于晋国。
“你往上军将处,告知我攻‘魏’城。”吕武觉得时机不对,然而很多时候哪有什么绝对的好时机。
所以,该上,就得特么上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