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隋唐大财阀 > 第19章 神秘的“大缸”(两章合一)

第19章 神秘的“大缸”(两章合一)(1 / 4)

新年到了。

关府一如既往地热闹,从除夕早上开始,山庄内的奴婢们便开始布置迎接新年的一应物事,诸如在大门口插桃枝,贴春书,在窗前檐下挂春幡,在各起居室门上画虎头,书聻字等等,入夜之时,满园的灯笼烛火熠熠生辉,映照得整个关家庄园红火亮堂,辉煌有若天上宫阙。

然而景虽美,人气却稍嫌不足,因为今年回来的关家人远不如往年那么多。

除扬州府与蒋州府两地之外,关家在其他许多州郡亦开有商号,大多以经营盐米为主业,以往的生意亦做得不错,为关家挣下大笔钱财,派出去担任各地商号掌柜的人基本都是关家亲族子弟或是部曲子弟,每逢年节,这些外派之人都会带上各地特产以及珍奇之物回到关家本部,拜见关桐,并与亲人团聚。

关家以前常驻蒋州府,是近五六年才搬回扬州老家的,虽然因为关桐失势,关家政治地位一落千丈,但财势并未削弱多少,每逢年节,门前车马辚辚,财货堆积如山,蔚为盛景,但是今年,这种“宝马雕车香满路”的情况已见不着了。

表面上的原因,是经营盐米生意的商家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难做,而究其根源,其实有两个:一是垄断,二是市场饱和。

隋之一朝,自文帝开始,便喜欢屯粮!

遍布各地州郡的义仓与小型官仓先不说,仅仅是直属中央的超级官仓,隋文帝便先后在卫州(今河南汲县)设置了“黎阳仓”;在洛州(今河南洛阳东)设置了“河阳仓”;陕州(今陕县)设置了“常平仓”,华州(今陕西华阴)设置了“广通仓”。

这四个粮仓均是千万石级别(大约50万吨)以上的超级粮库。

到了隋炀帝大业二年,杨广嫌粮食还存得不够多,又在洛阳附近先后设置了两个仓。一是“洛口仓”,一是“回洛仓”。

洛口仓置于东南原上,筑仓城,周回二十余里,穿三千窖,窖容八千石;回洛仓置于洛阳北七里,穿三百窖。

仅仅是这两个仓,合起来储存粮食就高达二千六百四十万石!(大约132万吨!)

除此以外,隋朝政府还在潼关和渭南都有仓库,用来转运粮食。

粮虽多,但这些官仓的粮食只用于军粮或者供皇族和士族挥霍,从未用于民生!

隋开皇十四年,天下大旱,关中出现严重饥荒,饿殍遍地,杨坚愣是不开仓放粮,乃令“百姓逐粮关东”。意思就是说,这地方没吃的,你们自己走路去关东吃饭吧,那里有粮!

官仓充盈,余粮极多,这些粮食又不可能万年保存下去,如果不消耗掉,它们始终会陈旧,甚至是霉烂!那要如何保证仓中的储粮常新呢?

很简单!

——每年将仓中的陈谷分批置出,然后换入新谷。

那些腾出来的陈谷除了供应隋军各大营,剩下的,则会被依附朝中各大门阀势力的粮商以极低价格收购,更有甚者,分文不付,直接运走便是。

这些粮商将收购的陈谷拌入当季新谷之中,辗磨加工之后当做新米出售,陈米并非霉烂的粮食,除了没什么香气之外,表面上与新米并无二致,如此新旧掺合之后,这些粮商们的粮食成本大幅度下降,在市场上形成极强的竞争力!

这些有背景的粮商凭借价格优势以及权势大肆打压民间其他粮商,霸占市场,几乎形成垄断之势。

隋文帝一朝虽厉行反贪,但这种官商勾结,牟取暴利的行径早已根深蒂固,不是说断就能断的,再加上大隋初定,关陇集团内部势力需要平衡,有些事,有些人是动不得的!

杨坚也没办法了,那就先这么着吧!

近几年,官商横行粮市,而整个大隋天下,总体来说还算风调雨顺,百姓并不缺粮,所以普通粮商们便惨了,大多数都是处境唯艰,关家并非唯一受害者。

要想打破这种困局,办法只有一个。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