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25章 本初以为如何

第25章 本初以为如何(1 / 3)

后世制造宣纸耗费的时间还是挺久的,动辄一两个月才能出货。

不过最主要的耗时环节,还是原料的浸泡。充分浸泡的目的,是尽量去除干净原料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尽量只留下纤维素。

因为淀粉类多糖和蛋白质是很容易**变质的,不除干净就影响纸张的寿命。而纤维素的化学性质就要稳定得多,只要不遇到蛀虫、白蚁和专门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菌群,就不用怕。

如果把充分浸泡的环节省略一些,整体生产时间就能缩短一大半,因为粉碎打浆摊纸其实花不了多久。

而汉朝的造纸,浸泡时间本来就比较随性,如今是纸张的萌芽期,这个时代造出来的纸寿命本来就不长。蔡侯纸那种杂七杂八的原料来源,每次用的料都不一样,也没法统一浸泡时长。

后世经典的宣纸,号称保存得当可以做到“纸寿千年”,所以故宫博物院里可以看到的最古老的纸质书法藏品,基本上也就到唐朝。而汉朝的纸根据运气,就算干燥、妥善保存,差的几十年就彻底烂透了,好的也不过百年。

甄家的工坊敢跟李素报十天半个月就出货,也是基于这个时代的一般工艺经验。这样造出来的纸,耐久度肯定也会比较短。

但是,纸张是否容易渗水渗墨、能不能用来印刷,这方面的性能,跟浸泡时间是不影响的。所以这种纸依然可以拿来雕阴文版印书,只是印出来的书寿命短点。

而第一批的试产品,李素本来就没打算用来印那些传家的经典书籍,而是给刘备搞宣传用。

比如,李素打算等刘备“弃官救叔”之后,就刻印一批《孝行录》或者叫《孝义录》,记载一些本朝的经典名人孝廉事迹,然后在雒阳廉价卖一卖。

这种类似于传单广告的作品,只要卖得便宜,纸差一点、看几年就烂也没什么关系,反正宣传效果也达到了。

趁着印这批作品的过程,把用楮树皮的新式造纸术再完善磨合一下、总结出一套工艺,将来印其他传世经典时再用真正耐用的好纸,也来得及。

至于这套《孝义录》怎么写,比如可以先把如今已经名满天下的刘繇刘正礼“乔装潜入贼巢、杀贼救叔”的事迹,就摆在前面。(刘繇在光和年间就已经先后举了孝廉和茂才,如今已经是朝中比两千石的清流高官了,担任“侍御史”。)

然后再列一堆其他各郡的侠义孝行典范,也都要是已经被朝廷表彰过、当事人已经举过孝廉,甚至后来也因为为官政绩卓著又举过茂才的。

最后,再把刘备即将要做的好人好事蹭热度摆在最后,跟那些本朝先贤义举摆在一起,蹭一波流量。

这扬名的事儿,可不就办成了么?

当然了,实际操作过程中,肯定没那么简单。你还得想办法找名人大V、公知名士帮你吹捧卖书。得以利诱之,让那些名士也意识到推广这书对他们也有好处,但李素相信,只要先把书弄出来,后面的发行环节他肯定有办法搞定。

搞宣发工作,汉朝的人怎么跟后世的人比?后世那些写书的拍网剧的拍电影的,发行工作经验那么多,李素上辈子好歹也算卖嘴皮子谋生的人,稍微见识一点娱乐圈发行炒作的经验,就够汉朝人喝一壶了。

……

搞定了造楮皮纸的订单后,李素回到家就开始琢磨后续的“项目时间表”。

造出来的纸要用于印刷,那至少是半个月之后的事儿了。

这半个月里,他首先需要弄一批适合雕刻的木板,然后在上面把要宣传的故事都写好,再找木匠雕刻出来。

雕刻的方法,就直接用阴文雕刻,也就是把他写字的部分刻掉,刻凹下去。到时候印出来就是黑底白字。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