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则是是少年多金,风流倜傥。
这可不是瞎掰,史书云:文天祥相貌堂堂,身材魁伟,皮肤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观物炯炯有神。
正二八经的高、富、帅。
而且,更要命的是,文公子不光多金貌伟,还贼聪明,读书学理过目不忘。
二十岁进京赶考就高中状元,连同科的谢枋得也要甘拜下风。
其后,其父突亡,守孝三年。再回朝堂也不过二十四岁,开启了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可以说,二十四岁到三十九岁这十五年,文天祥过的比那段花花公子的少年时期更为传奇。
大宋怼王和一代文豪的名号,也是这十五年累积下来的。
文学上自不多说,可以与文天祥比肩的宋末文人只有两个——王应麟和谢枋得。
至于怼王,上到天子,下到权臣,只要文天祥看不顺眼,管你是贾似道,还是宋度宗,管你是大太监董宋臣,还是台谏张志立,从上到下,从大到小,就没有没被文天祥骂过的。
以至于中枢都不敢留着他,只能年年在地方打转。可是就这样,文天祥还不服软,到了地方依旧怼天怼地怼空气。
贾似道实在受不了这个刺儿头,让张志立奏劾罢免,最后逼着文天祥三十七岁就辞官退休了。
本以为,这回无官无爵该消停了吧?
可是,贾相国万万没想到,辞了官的文天祥火力更猛,借助其文坛地位言辞更犀利,拥趸更多了,于民间的声威更胜从前。
没办法,贾似道硬挺了不到一年,实在挺不住了,只能再次启用文天祥,怼王就这么风风光光的回来了。
然而,就在文天祥重回官场的两年之后,蒙古大军兵临城下,谢太后传诏天下兵马勤王。
按理来说,文天祥只是一介文官,大可像别的文官那样,见势不妙,弃官而走,回到老家继续当他的花花公子富二代。
等到天下太平,再出来侍奉新皇呗?
可是他没有,开始了人生的第三次转折。变卖家产,举义军万人,入京勤王。
这个时候的文天祥仿佛变了一个人,他不再是那个愤青,不再担负怼王之名,学会了隐忍和包容。
入京之后,因为之前得罪的人太多,不受重用,不能常伴御前,文天祥没有怨言,忠守平江。
再后来,使元营议和,没人愿意去送死,让文天祥去,他依旧没有怨言,屈辱赴敌。
临安城破,大宋名存实亡,文天祥依旧无怨无悔,当起了游击队长,带领义军在东南与元军周旋。
端宗称帝,文天祥满怀希望的投效而来,依旧因为旧敌太多,难以立足,再次率领义军奔赴江西战场。
端宗崩,赵昺继位,文天祥上书请入朝。依旧不被同意,转战东南,最后不幸被俘。
说心里话,换了任何一个人,国家危亡之时还被如此冷落,早他妈的玩蛋去,反他娘的给你看!
......
可...也许这就是伟人与凡人的区别吧!
即便如此,文天祥依旧守住了本心,写下了那首名垂千古的《过伶仃洋》。
更是身陷大都数年不改初心,可以说是大宋最后的风骨了。
两年的囚禁生活,与外界完全隔绝,对文天祥来说是煎熬的。
对于大宋最后的消息,还停留在那场他亲眼见证的崖山海战。
大宋现在到底怎么样了?那个于船头提刀入阵的少年,能不能担起国胆之重?
天文祥一概不知。
直到....直到今日。
......
北兵马司,囚禁文天祥之处是军营一角的一处单独院落。
忽必烈并没有像对待普通囚犯那样对待文天祥,给了他起码的尊重。
除了门窗经过特别加固,高墙四围且不能随意出入之外,与寻常人没有什么区别。
而且,每日早中晚三时,还可以在院中短暂走动,算是优待至极了。
此时,日近黄昏,文天祥一身青色的袍子孤立囚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