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武士刀在冷兵器时代无疑是一大利器,但是赵维看重的,还真不是武士刀本身。
毕竟传承自唐横刀的外形,不一定适应当下的战争环境,而且唐横刀本身的作用也是仪刀。
他看重的是武士刀的锻造工艺,那才是真正的财富。
......
宋末元初这个时代放眼全球,最顶尖的铁匠群体大概可以找出四波人。
他们分别的是:大马士革铁匠、东南亚铁匠、东瀛铁匠和汉人铁匠。
大马士革铁匠,并不是指大马士革城内的铁匠,而是指包括大马士革在内的***诸族。
其中,还有后世印度、伊朗、阿富汗,布哈拉、土耳其等地的顶尖匠人。
他们会使用产自印度乌兹的特殊钢材,经过不为人知的秘法冶炼锻造,制造出一种肌理呈现花纹状排列,美轮美奂且无坚不摧的冷兵器巅峰之作——大马士革刀。
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大马士革钢”或“花纹钢”。
只不过,后世仿制的大马士革钢只做到了形似,在强度上远不及一千年前的水平。
真正的大马士革宝刀,已经失传了。
在蒙古帝国征服西亚之后,这些身怀绝技的大马士革匠人,有数万人被蒙古人做为“匠户”强迁至中原,落户于燕赵门户的匠城——保州,也就是后世的河北保定。
然后是东南亚铁匠,分布在后世新加坡、马六甲、爪洼、婆罗洲、菲律宾等地。
他们同样掌握着一种独门的焊钢技术,用天外陨铁和普通钢材交叠焊接、过火、锻打。
这个过程反复进行数百次之多,便得到了同样拥有曼妙花纹的克力士钢。
用其制成的克力士剑,就是进入火器时代,也让荷兰殖民者吃尽了苦头。
全力一斩,能斩断钢制的枪管。轻轻推送,就可刺入人体。也是无坚不摧的存在。
放在宋元时期,如果制成中式的环首刀或者斩马大刀,让血头那种大块头抡起来,重甲战兵不说一劈两瓣儿,也得跟剁猪肉似的。
只可惜,克力士剑的制造条件十分苛刻,需要陨铁做为主要材料,无法实现量产。倒是他们的焊钢技术十分有价值。
接下来就是东瀛铁匠了。所制的东瀛武士刀与克力士剑、大马士革刀,并称世界三大名刃。
其实说简单点,东瀛的铁匠工艺离不开中原汉族的影子。
本身就是从中原传过去的,经过了完全的舶来仿制,到归化汉人工匠,再到本土工匠进一步发展的过程。
只不过,似乎倭人自古就很擅长抄袭,然后慢慢唬弄成他自己的东西。不光是兵器制造,文化、语言、文字无不如此。
到了宋末时期,东瀛的制刀工艺已经是完全脱离中原的制刀方式。
他们不但吃透了汉人古法炼钢的秘密,而且在这个基础上,深入研究,形成全新的武士刀制造流程。
而且,也是先汉人一步发现,木炭炼钢要比石炭,也就是煤,更能提高钢材品质这个规律。
也就是含硫量对钢材强度的影响这个问题。
最后才是汉人铁匠,准确地说是宋代铁匠。
既没有拿得出手的世界名刃,也把老祖宗留下的百炼钢、龙泉剑这些牛逼货扔的差不多了,看上去好像有点废。
但是,汉人的冶铁技艺却恰恰是这四大匠人之中,成就最高,贡献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