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周遭的邻国尽皆举兵,边疆之地四面开花,大周便是长出了三头六臂,那也是顾不过来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辽国的态度,若是辽国这个时候也参与进来,对于大周而言,那才是真正的面顶之灾。
光一个西夏就已经让朝廷够头疼的了,如今再加上一个吐蕃,此时的大周,必须以雷霆之势,打出声势,打出态度来。
“陛下!卫侍郎忠君爱国之心,虽然令人佩服,可领兵出征绝非儿戏,卫侍郎一个读书人,难不成还以为自己是卫青霍去病了不成?”
第一个站出来怼卫允的,是卫允的师伯,工部的秦尚书,虽然话说的并不好听,可卫允却听出了那严厉的话语之中的关爱。
领兵出征,若是胜了也就罢了,可若是败了,那可是大罪,如今的卫允已然官至正三品的户部侍郎,接下来只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将来就算是坐上韩大相公位置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
没来由的跑去带什么兵,打什么仗,光是做个锦衣卫的指挥使秦师伯已经够介意的了,但那是元祐帝下的圣旨,钦点的卫允,秦师伯就是心里有意见,也不能说。
好在卫允的锦衣卫指挥使只是个兼差,如今更是已然做到了户部右侍郎,顶替了秦师伯原先在户部的位置,秦师伯在替卫允高兴的同时,心里也感到很欣慰。
可现在,卫允竟然主动请缨,毛遂自荐的想要去领兵打仗,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打仗是要死人的。
秦师伯自然不会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卫允踏上那条‘不归之路’。
“陛下,咱们就算是再不济,也不需要卫侍郎一个文官去领兵打仗,冲锋陷阵!”武军都督府的一位都督佥事颇有些义愤填膺的道。
满殿的文武百官,纷纷站出来附议,反对卫允一个文臣跑去领兵打仗。
“陛下,蜀地之危,已然迫在眉睫,卫侍郎一介文臣,此前又从未有过领兵作战的经验,陛下,大娘娘,三思呀!”
曹太后亦深以为然,“卫卿的忠心哀家和皇帝都看在眼里,可行军打仗并非儿戏,我泱泱大周,还没有让一个文臣去冲锋陷阵的道理。”
卫允笑了,笑的从容坦荡,看了看曹太后,又看了看永安帝,说道:“陛下,大娘娘,臣虽不才,却也读过一些兵法,习过一些武艺,而且臣一手组建的锦衣卫与黑甲军究竟如何,陛下和大娘娘以及诸公皆有目共睹!”
“卫侍郎此言差矣,诚然,卫侍郎组建锦衣卫与黑甲军功不可没,但领兵打仗并不同于这二者,卫侍郎是探花出身,难道竟不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道理吗?”
“方才卫侍郎说自己读过一些兵法,习过一些武艺,可却从未真正的有过带兵打仗的经验,纸上谈兵的道理难道卫侍郎也不懂吗?”
“还是卫侍郎觉得,十万大军的生死,西蜀百姓和府军、边军的生死,西蜀的存亡,都不重要吗?”
·······
一连串的喝问,质问,犹如一道道炸响的雷霆,不断在卫允的耳畔回响,不停的萦绕在养心殿空旷的大殿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