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前来拜访李言的商人并非是之前李言打交道最多的商队。
他们多是一些小体量的个体商户,其中有些人是开染坊的,有些人是开茶肆的。
总而言之,这些人非常有潜力成为推动大唐经济发展的第一批机械生产小作坊主。
“请问侯爷,这天工坊生产的手摇纺织机价格如何?产量真的有那么夸张吗?”
“还有水力纺织机,真的在河边就能使用?免去人力?”
这几个小老板对李言的态度异常恭敬,和平时谈生意的模样相差甚远,这便是地位和声望给李言带来的尊重。
“诸位若是有意,可先将纺织机带回,等试生产后再支付铜钱也是不迟,反正这价格也并不是太贵。”
李言也全然不像一个谈生意的人,他的目的只是刺激机器生产的推动,并加速大唐经济发展使之与基础工业发展相适应。
李言自始至终都没想找靠卖机器挣什么大钱。
这一批纺织机的售卖价格其实只是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加起来的一点五倍左右罢了,正是一个相当合适的价格,毕竟天工坊也得给朝廷交税。
“既然如此,我等便却之不恭了!”
一众小老板惊喜万分,他们还从未与人做过这样的生意。
李言此举完全可以大大缓解他们的资金压力,甚至还能试生产过后进行成本、利润的核算,这样以来他们将更加的放心,风险也会更小。
就这样,一群长安本地的小老板从天工坊带走了上百架纺织机,一个个迫不及待的就进行了尝试。
接着仅在两日过后,长安及周边各地的市场便有了最直观的反应。
大量优质纱线从那些得到了纺织机的小老板手中流出,在优质纱线的供应下,优质布匹的产量也在稳步提升。
布匹的质量增高,价格降低,刺激了长安及周边百姓的消费,快速拉动的经济的发展。
就这样,一众小老板发现有利可图,甚至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导致利润远高于自家的染坊、茶肆,一众小老板果断投入了机器生产纺织的怀抱,一个个迅速交钱拿货,开设了全新的纺织坊。
“全力生产纺织机,大唐还大着呢。”
李言定下了天工坊的短期发展路线。
优先生产手摇纺织机,通过各地衙门或者商队向整个大唐供货。
以纺织为起点,拉动轻工业发展,刺激大唐经济,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全面推进打好铺垫。
“如今大唐的经济还是差了点,轻工业倒还好说,若是蒸汽机研发完成,朝廷可能根本没钱推动相关重工业……”
李言暗自琢磨了起来。
说实话,大唐其实根本不穷,但是这些钱基本都掌握在各地大族的手中。
最重要的是,这些钱压根儿就没在市场上流通!
这才是贞观初年大唐“穷”的真正因素。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大不了先让资本进场,等工业基础打牢,再让朝廷割韭菜……”
李言甩了甩头,不再考虑这些令人头疼的经济学问题。
李言回到了天工院,在传授了天工院的工匠们一些基础机械远离之后,就让他们自己研究蒸汽机去了。
这些李言还得在“我的世界”中疯狂赶路,李言有种预感,他距离找到地宫,找到末地传送门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
三天后,李世民坐在御书房里看着手中的书信喜笑颜开。
他惊喜的并不是李言搞出来的以长安为中心,逐渐辐射整个大唐的经济发展,而是这封来自于凉州的战报。
“凉州已定,长乐王在大军抵达之前先行骑马,逃往薛延陀,结果竟然被我大唐将士后发先至,亲手抓了回来!好!好啊!”
李世民在欣喜之于也记住了几个名字,他们便是亲手抓回长乐王李幼良的葛大海、周成、张强三人组。
这三个人拥有李言给的“加速猪”,虽然平时一般不骑,骑了也不飙猪,但是在关键时候,这“加速猪”爆发出来的速度还是非常重要的。
这一回便是他们亲手抓回了长乐王李幼良,立下了大功。
“葛大海、周成、张强、张大柱……这九人皆是良才!”
李世民在心中做出了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