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十年代中期,正是飞利浦优质生活部如日中天的时候,1994年飞利浦推出的家用自动个咖啡机,席卷了欧洲世界。
1996年的时候,飞利浦又将传感器引入到厨电产品当中,推出了全自动的电饭煲,这在当时而言绝对是革命性的产品,即便是后世被吹上天的日本电饭煲也甘拜下风。
1997年的时候,飞利浦与索尼合作,推出了史上发展最快的家电产品DVD,这也使得飞利浦的家电走到了最巅峰。
这个时代的飞利浦,在家电领域正处于全方位发展的状态,电冰箱、电视机等传统家电,面包机、榨汁机等厨房电器,吸尘器、吹风机等清洁家电,音响,家庭影院等影音家电,全都在飞利浦的业务范围。
与之相比,飞利浦的剃须刀业务,就显得不能那么重要了,剃须刀的营首占比,在庞大的家电业务当中,也变得微不足道起来。
提到飞利浦这个品牌,中国消费者十有**会想到剃须刀,而且很多人只会想到剃须刀。
那是因为飞利浦在中国市场上,主要产品就是剃须刀,飞利浦其他的产品并没有投放到中国市场上。
像是飞利浦的咖啡机,在欧美国家卖的很好,可中国人没有喝咖啡的习惯,所以飞利浦自然不会在中国卖咖啡机。
再比飞利浦的音响设备,品质也非常的好,在欧美国家属于性价比极高的产品。然而对于九十年代中国人而言,音响这东西还是一种奢侈品,大多数人是不会购买的。
在飞利浦看来,中国人口虽然很多,但是并不是一个大市场,因为中国人的收入还是太低了,中国人买不起昂贵的产品。在中国市场,只能投放一些廉价的、低利润产品。
与之相比,欧美国家的人则要有钱的多,他们买得起飞利浦的高端产品,飞利浦也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在中国卖100台入门级的HQ30剃须刀,还不如在德国卖一台高端音响挣得多!
既然如此,费力当然是要将重点放在欧洲。
因为嫌利润少,从而退出中国市场的品牌可不再少数,然而等他们再想回来,可就难比登天了。
而面对九十年代的中国市场,欧美国家的品牌的确是不怎么接地气。
欧美文化本来就充斥着殖民和掠夺的因素,所以欧美的品牌,更善于进行商品的倾销,而不是培养市场。
而中国的文化当中,更强调的是自给自足、自力更生。
一边是想要倾销商品,一边是想要自给自足,矛盾自然就出现了。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欧美品牌在中国与遭遇到水土不服,他们会发现,他们在中东、在非洲、在东南亚所使用的策略,到了中国完全不管用。
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的人,会乐呵呵的购买欧美运过去的昂贵商品,然而中国人却整天琢磨着,我该用什么办法,给自己也造一个!
大多数的欧美企业来到中国,只是想倾销自己的商品,而不想在中国扎根,最终全都黯淡离场。
相反的,那些愿意扎根中国的企业,愿意将供应链搬到中国,也愿意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相应的产品,最终全都赚的盆满钵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