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于淅淅沥沥。
八月初,炎褪而未尽,寒袭而未来,雨落下来,鸟雀在屋檐下梳理羽毛,抖落雨水。
学塾之中,众人端坐了,鞠子洲与荀况对拜过,两边都面带憔悴。
……
紧锣密鼓地让位之后,新韩王指挥了人聚了兵马,与城外盘踞的秦人打了两仗。
两战皆拜。
不过韩缜已经慢慢思考了些许对策,因此即便失败,也没有如之前一样,兵马被切割围困沦为俘虏。
然而,即便是这样出人意料,令秦军将领惊叹的手笔,也完全无法改变韩军失败的结果。
而对于城中的归人们而言,失败了就是失败了。
无论多么亮眼,战争都已经输了。
于是很多人弹劾韩缜,也有许多年轻的将领摩拳擦掌,想要取代韩缜,成为主事的将军,解国之围。
秦军兵临城下乃是巨大的危机。
然而,这样的危机之下,那种博取天下威名,名留史册的机会也暗暗潜藏。
年轻人们都认为自己是天命锁钟。
新王也有着自己的诉求。
他希望尽快的拜托先王的影响而树立自己的权威。
王,不应受困于旁人!
韩缜,是一个绝好的杀鸡儆猴的对象。
于是韩缜先是被罢免。
韩王也在这时候派出使臣向外国求援。
谨慎地观望,秦军得知了这消息,也没有做出什么额外的举措。
他们仍然在修筑工事。
俘虏过多,他们的驻地被迫向外扩展,很多已经修筑好了的工事没法子再用,于是只得填埋,夯实,继续向外扩展。
因为收到了秦王陛下想要来新郑的消息,军中还是另外做出一些准备。
对于这件事情,全军上下都是一阵埋怨。
新郑此时并不安全,秦王陛下想要出行,大可以等过上一段时间,打下来之后,把城中的威胁因素排空再来嘛!
干什么要这么着急呢?
虽然有怨言,但既然他要来,还是要做好准备的。
于是砍伐树木,劈开、晒干,用沸油淋了,临时制造一些重盾。
城里城外,相安无事。
韩人使者向赵国、魏国、楚国等三个邻国求援。
秦人的东出之路,已经走了百年。
因着函关存在,要道固守,六国始终没法子把秦国剿灭。
但同时,秦国也不好走出来。
若是叫他们夺了广袤大平原上的一隅站住了阵脚,那么以后他们的东出,便再无人能够遏制。
因此各国肯定都是会愿意帮助韩国的。
这样的情势,是大家都知道的。
也是韩王的底气。
韩缜自己,被罢免之后,也没有太过着急。
因为秦军明显是没有携带笨重的攻城器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