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贾子明不是很注重虚名吗?
让刘仁怀去他家的时候,给他过世的父母一个封号,不就好了吗?
既让别人看到,更是让他自己看见,从而知道跟着朝廷走的好处,以后便会更加配合了。
“只不过国家多事之秋,六百万两看起来很多,放在亿兆百姓们之中,却是很小很小的一笔钱。”景和帝叹道,“可惜再也没有像是盐务这么来钱的行当了。”
大康朝的税赋和柳铭淇知道的所有朝代的税赋有些不一样。
从秦汉以来,我国的税赋基本上就分为两类,一类是盐铁酒茶瓷丝等税赋,另一类就是商赋、田赋和人头赋。
实际上这些赋税的类型,和大康朝都差不多。
但大康朝的商赋占据的比例却高出很多,大约占据了大康朝每年税赋的四分之一,也就是二千四百万两左右。
而一亿五千万人的田赋和人头赋加起来,也仅仅只占据四分之一。
而柳铭淇熟知的那些朝代,基本上田赋和人头赋要占据一半以上,很多时候甚至是三分之二。
沉重的压力全都压在了老百姓的身上,这也是古代王朝都不长命的重要原因。
唯一一个开挂的我大宋,却又被更加开挂的大元给灭了,历史倒退三百年。
而我大明这不争气的东西,空有繁华的商贸,却不能收起商税来,最后落得王朝破灭。
当然那些商人们也没有讨到好就是了,江南一地被屠了又屠,无数富商的财产全部被掠夺。
单论这些商人来说,真是活该!
大康朝吸取了前朝的教训,把田赋和人头赋规定得非常死,税赋抽成也不高,但对于商税征收得却很多,由此才能达到四分之一。
除了盐务,景和帝想要动哪方面都困难,尤其是在想要榨出大笔钱的情况下。
你说丝绸?
江宁织造和苏州织造一年靠着国内外的生意,上缴七百万两银子,你再给他们增加六百万两的任务,直接会压垮他们。
瓷器?
瓷器销售得倒是挺好,不过一年也只能收五百万两银子。
毕竟民间的许多窑厂都能做,寻常老百姓们用最简单的就可以,不会讲究精美。
那些做得好的,不是富商官员买,就是卖到草原和海外去,市场不大,就造成了收入不多。
茶务倒是也有五百万两,不过朝廷控制的主要是边贸,西南、西北、东北这些地方都是穷人,能用牛马羊、矿产等来购买,已经是不错了。
你想要再涨价和增加份额,他们也多半是吃不下的,还容易引发战争。
这也是为什么上一次柳铭淇建议开临时盐引、临时茶引的时候,朝廷只动了盐引,并没有动茶引的原因。
至于说田赋和人头赋……
呵呵
前朝亡就亡在这个上面,逼反了那些穷苦老百姓,从而最终轰然倒塌。
所以太祖立国之后,第一时间就宣布了,除非到万不得已,不然朝廷绝对不能增加田赋和人头赋。
过后的几位皇帝也遵从了这个旨意,因此大康朝的老百姓们总体来说还是能活下去的,除非像是现在这样连续几年的大灾害,不然流离失所的灾民很少。
看到皇帝发愁的样子,柳铭淇迟疑了一下,轻咳了一声:“陛下……”
景和帝转而看向了他,却蓦的道:“铭淇,你是不是又想到什么缺德主意了?”
少年气得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