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442》这份报纸就用纽卡和利物浦,曼彻斯特德比来分析纽卡相比于曼联的最大劣势。
为什么纽卡在领先12分的情况下会被反超?
为什么纽卡会被曼联双杀?
为什么纽卡连续领先被扳平会显得斗志全无,而曼联在同样的情况下就打进了致胜一球?
报道通过连续的对比回答了自己的问题。
虽然纽卡买到了英超各支球队中最好的球员,组成了纸面上战斗力最强的球队,但是这些球员的背景大相径庭,相互之间默契不够,唯一的目的就是像上赛季的布莱克本一样拿到一座联赛奖杯。
那样的球队实力固然很强,但说到底也不过是11名球员各自为战。
而利物浦和曼联这种重视青训的球队则有所不同,他们的球员首先对俱乐部的历史有很大认同感。
其次经过朝夕相处,这些球员之间产生了明显的化学反应。
哪怕他们某些位置上的球员不如纽卡,但是球队整体还是要优于对手。
这种化学反应在打硬仗时表现由为明显。
就拿利物浦来说,他们在比赛里连续扳平,结果又被纽卡连续超出比分。
这样的比赛特别考验球队的韧性,他们始终都没有放弃,而纽卡连续三次被追平,在士气上直接崩盘,导致最后时刻被对手反超。
曼联在昨天的比赛也一样,他们急着要3分,连续两次领先,连续两次被追平,但最后依然打进了致胜球。
球员之间没有情感维系,球员和俱乐部之间没有认同感,纽卡斯尔联队就是一支由雇佣兵组成的球队。
他们干不过曼联和利物浦这样的球队是顺理成章的事。
报纸的最后还预测如果纽卡这个赛季得不到冠军,下个赛季的难度会更大。
这种因利益组合起来的球队拼得就是一口气,往往一个赛季过后,球员们就完全失去了斗志。
布莱克本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上个赛季拿到了联赛冠军,很多人都视他们为本赛季联赛冠军的最大热门,但是这个赛季开始后却判若两队,现在只能勉强排进前十名。
贝克汉姆很少在媒体上看到关于重金拼凑球队的反对论调。
这个赛季是英超联赛创办的第四个赛季,几乎所有媒体都铺天盖地的鼓吹金元足球,大家一致认为钱和荣誉的关系总结一下,就是有舍才有得。
舍不得花钱就别想买最好的球员,买不到最好的球员就别想有好成绩。
在博斯曼法案刚刚开始实施的年代,各支球队都在津津乐道于球员买卖的自由性,所有人都在尝试拼凑一支超级球队,拿钱横扫每个对手。
贝克汉姆向老约翰询问了15年后的足球转会环境,得知球员的收入会越来越高,有的球员的收入甚至达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得到了这个消息,贝克汉姆觉得自己要好好踢,尽量多拿几年收入,童年时期的赤贫生活状态无论如何都是不可以接受的。
就在他发誓要踢长寿足球的时候,在接下来的比赛里就亲眼目睹了惊悚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