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的太子殿下也无法相信这种天方夜谭。
但他身为一国储君,又是雍王殿下的背后靠山,他绝不能在此时拖老三的后腿。
等朝堂中的争执稍微告一段落,鼎沸的人声也稍有平息后,他才闲庭信步般从御阶上来回踱步,不缓不徐的对众人道:
“卿等都是国之重臣,对国事自有卿等个人的看法。但现如今的战争,已不似从前,你一刀我一枪全靠个人武力;如今咱们大梁朝军队已经掌握了火枪、大炮的运用,对敌人的杀伤力不是原先刀枪所能比拟。卿等不相信雍王殿下的军报,自是因为尔等还不曾见过火枪的威力。”
太子露出一个云淡风轻的微笑,他背着双手,站定在当下,一副衣带当风,踌躇满志的样子。
“不必再争执了!布政使司的汇报很快也将传来,卿等且先耐心等一等!”
堂下的大臣们顿时住了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使着眼色:他们虽然嘴上BB的欢快,其实内心也在忐忑不安,都想知道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一直端坐在御座上的英宗陛下,此时也终于开了金口。
“先退朝吧!枢密院与六部主官留下!”
“臣等告退!”
底下齐声高呼后,大多数人都退出了金銮殿,只有寥寥几位正二品以上主官,与太子殿下一同跟在领路的大太监身后去了御书房。
英宗皇帝早已等在了桌案后面。
早朝上他一直面无表情,任由底下人吵成了一团也不出声阻止,实则他内地里也是心乱如麻。
他很了解自己这个三儿子,他从小飞扬跳脱,任性妄为,但在大事上从不会弄虚作假,他说杀敌十余万,那便绝不会少于十万人!
他再怎么不相信,不敢相信,也不想相信,心里也很明白,这必定就是事实!
那么,问题来了:在他这个老子还能视事,还想继续视事的时候,儿子已经有了改天换地的能力,他日后该以何种态度对待这个儿子?
还有他的长子,老三的胞兄,如今的太子殿下,他是否也有了其他的想法?
随着太子殿下率群臣领先进入御书房,英宗的目光也一直跟随在他脸上,想要看出这个儿子心中是不是有了那种大逆不道的想法?
当年他自己是如何从一个太平郡王,起了心想要取父王而代之的呢?
那时他的父王雄心勃勃,从未想过后继之事,他与几位兄弟都只被封了郡王。因为没有太子在前,他们这些皇子们,一个个暗地里斗的极其凶狠。但却从未有人想过对那个位子直接出手——当时他们的父皇陛下春秋鼎盛,天威正隆。
他当年是哪里来的勇气,伸出了手?
不就是当时他的亲亲父皇,徽宗陛下北伐失败,灰溜溜回到京都!他从一位英明神武的大梁国君,变成了导致我朝丧失十余万将兵,还割让国土四十余万方,民众二百多万的亡国之君。从此威望大跌,朝野上下,人心不稳,他座下的皇位也开始摇动。
这才叫他从中看到了希望。
于是他联络大臣,私通内宧,最主要的是他有了岳家靖国公的支持,一时间势力大涨,压住了众位皇弟,终于成功让徽宗“禅位”于他。
如今他也要禅位了吗?
他的脑海中快速滑过这一生自己所做过的所有事情。作为一名帝王,大面上来说他还算是个明君,但有些暗地里的事自然也是避不可免的。但他可以很肯定的说,自己并没有做过任何伤天害理、最大恶极之事,应该不至于让这两个小子抓到什么把柄,以此推翻他的统治吧?
至于那些阴私之事,自然早有人处理干净……
他切不可先行慌张失态,叫人瞧了笑话去。
此时此刻,他的脑中不由浮现当年父皇禅位于自己之前那种惶惶不可终日的神态,以及终于尘埃落定后,那种既不甘心,又觉得事情终于有了结果,总算可以安心度日的表情。
他当年也与自己这般忐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