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来的几天,市舶司剩下的官员全部到达。
和这些官员一起到的还有朱元璋的命令,陈松之前上书朱元璋回去一趟,朱元璋见市舶司已经兴办起来,索性同意了陈松。
陈松坐上回去的马车,往应天府而去。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日头逐渐偏西,马车进了应天府城门。
回到家时,天色还早,陈松换好衣服,直奔皇宫。
朱元璋和往常一样,批阅着送上来的奏折。
丞相人员悬而未定,几乎所有的奏折都要送到朱元璋这里。
陈松走进御书房,躬身行礼。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朱笔,看着陈松,笑道:“起来吧。”
陈松顺势站直身子。
“这次回京又为了什么事情?为何不在奏折中明说,还要当面禀报?”朱元璋有些好奇,究竟是什么事情必须要回京一趟,难不成又有人劫杀信使?
陈松一五一十的说道:“陛下,臣这次回来主要是为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新式火器之事,臣现在是市舶司提举,可也身负新式火器制造之事,所以臣想回来看看,陶大人新式火器造的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无法解决的问题。”
“那第二件事情呢?”朱元璋问道。
陈松从怀中取出一封奏折,说道:“这就是臣的第二件事。”
旁边的执守太监从陈松手中取过奏折,放在了朱元璋的面前。
朱元璋拿起奏折,认真的翻看着。
这封奏折是陈松书写的规划,是当前阶段市舶司的主要工作。
“陛下调拨过来的商船和水师已经到位,臣就想着趁早将该干的事情干起来。
所以,臣打算让商船出海贸易。
可是海路断绝多年,若是贸然行动,可能会有不小的损失。
臣就想让水师出海探查虚实,可海面倭寇横行,为了以防万一,所以臣就想着,看陛下能不能从陶大人那里调拨一些武器,充实水师。”
陈松的声音在御书房中回荡着,朱元璋一边看着奏折,一边听着陈松说的那些话。
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折,说道:“新式火器已经制造成功,只是产量有限,十把火铳里面只有一把能用。
俺已经将能调动的工匠全都调到陶成道那里去了,到目前为止,也不过打造了两千余。攻略西南在即,这些火铳要配发给大军。”
说到这里,朱元璋停了下来。
十来个呼吸后,朱元璋再次说道:“这样吧,俺给你新式火铳一百杆,新式火铳威力巨大,速度够快,这一百杆足以应对倭寇。”
当前,市舶司没有攻略西南重要,可这以后很有可能就是朝廷的钱袋子,所以不管怎么说,朱元璋还是要抽调一些火铳出来。
“臣谢过陛下。”陈松躬身行礼。
朱元璋说道:“行了,起来吧。市舶司的事已经差不多了,接下来可要忙碌不少,你在家里好好歇息几天,养足精神,准备好好做事吧。”
“臣遵旨!”
陈松站起,走了出去。
出了皇宫,陈松直奔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