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不行!”张婕说,“我不喜欢她们!”
“理由?”
“前两天她们说你坏话!”
“哦?”林叶问,“是围着你转的人中间的?”
“对啊!其中一个说你阴阳怪气的,另一个说你是残疾!”
“有人说你残疾?”穆林跳了出来,“哪个?我找她算账去!”
“得了,掉价!”林叶阻止他。
“好吧!……但是这样的人不能过!”说着,他就把这两人的资料抽出来,扔到淘汰的那一堆里去了。
张婕也点头认同。
接下来还要淘汰三个,看来看去都觉得为难。最后,林叶说让张婕盯着点,看到这些人的时候给她个暗示,反正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观察一下那些人再说。
回到学校,张婕周围围着的人明显少了很多。那些笔试就没有过的人知道自己被淘汰了,觉得没有那个巴结的必要了。剩下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觉得巴着张婕是一件有必要的事。
林叶想要知道的是,不围着张婕的那几个人都是谁。
那13个人中间,除了关珺珺以外,还有六七个常常来刷脸。剩下的那五个,他们还没有见过面。林叶喜欢知己知彼,她看了看这些人的资料,其中两个在自己班。
一个是戴眼镜游泳头的小个子女生,平时安安静静的,学霸,清高。
一个是高个子男生,平时头发竖在头上,好像叫什么冲浪头的发型,然后,有点愤青(Angryyoungman)的感觉。
林叶点了点头,这两类人的确不会来巴结张婕,因为巴结这种事,清高的学霸是不屑的,人家拼的是实力。这种人一般不会太圆滑,在失败的时候会觉得这是对自己的不公,明明自己是有实力的,为什么会被实力不如自己的人淘汰下来呢?
而愤青似的人,肯定更是排斥。他们的观点一般会比较偏激,会比较强烈!他们对一切现实社会的弊端都会一股脑排斥。
愤青一词原来是褒义词,它起源于60年代的美国,是当时的年轻人为了争取社会新平等而成为的一个社会种群。但是90年代后,这个词变成了贬义词,因为物极必反,愤青成了为了反对而反对的“荷尔蒙”不调和的年轻人的代名词。
另外三个,有两个是新闻系的,另一个是历史学系的。
历史学系?这人成功引起了林叶的注意,他是为啥?历史学毕业后是干啥的?公务员,老师,研究员,考古?想来想去,林叶完全想不出到底他和出版社有啥关系。
林叶打算去观察一下那人,鉴于要去新环境,又不能带张婕这“热土豆”,林叶叫来了穆林。中午下课后,穆林和林叶朝着历史系上课的大楼踱步过去。那人的照片啊什么的,张婕已经交关珺珺这个小花痴弄到了,所以找人并不难。
历史系男生叫谈斯文,人却不如其名。他是个吉他男,一头飘逸的长发在头顶抓了个半包子头,洗白的牛仔衣,破洞的牛仔裤,跟系里的格调有些格格不入。
“怪不得关珺珺会主动去弄照片,原来是个好看的。”林叶对穆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