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稍稍愣了一下。
其实当年,还是洪武年间的时候,太祖高皇帝刚刚打下江山没有多久,正是推陈出新之时。
洪武五年,太祖高皇帝派遣使臣杨载,带着大明皇帝诏书出使琉球。
诏书记录:朕为臣民推戴,即位皇帝,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是用遣使外夷,播告朕意,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惟尔琉球,在中国东南,远据海外,未及报知。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
其中,倒也确实用了蛮夷字眼。
不过却并没有威胁恐吓的意思,盖是因为当时大明乃是以中原正统居之,对外方向来沿用蛮夷之类的词语。
称中原四方为蛮夷、戎狄等,不过是正常的外交用词而已。
当年这份诏书的意思很简单,不过是因为大明刚刚建立,朝廷安定了内部,便开始昭告外方属国知晓中原宗主之国换人了。
后面的事情就很简单了,没有半分的故事性可言。
当时的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首先领旨,然后就立马派遣弟弟泰期,随同上囯使臣杨载返回大明,封表称臣。
后来倒是发生了件有意思的事情。
随着中山王派人入大明朝廷称臣,山南王承察度和山北王怕尼芝,相机派遣臣属到大明进贡称臣。
自此一段时间里,琉球三王分立,相互征战。
事情闹大了,太祖高皇帝也知道了。
很生气。
又派了人来琉球。
太祖高皇帝先说:“使者自海中归,言琉球三王互争,废弃农业,伤残人命。朕闻之不堪悯怜。”
这是说,我已经听说了你们干的好事,不老老实实种田,天天相互杀人,老子很不高兴!
然后太祖高皇帝又说:“望能体朕意,息兵养民,以绵国祚。”
就是让琉球三王赶紧都停下来,好好对待百姓。这样,老子保你们一方太平,不然……
哼哼……
太祖高皇帝在诏书中大抵是不会直接说,要是琉球再不听话,会怎样怎样做。
不过随着太祖高皇帝的诏书送到琉球,三王当场就鸣金收兵,就此专心国事。
朱瞻基没有回答老二叔的问题,而是看向一旁的于谦:“这一次,我大明的界碑带足了吗?”
被问及的于谦立马点点头,肯定道:“足足带了三条大船的界碑!”
朱瞻基很是满意。
从大明开采的石材,被雕刻成大明的界碑,竖立在大明踏足的地方。
很合理。
“鸡笼岛那边如何?”朱瞻基又问道。
这一次回答的是齐子安:“回禀太孙,锦衣卫和部分陆战队,已经前往鸡笼岛,正要摸清岛上的情形,待舰队南下之日,便能汇合。”
朱瞻基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笑了笑:“黄四郎现在是不是正在海上漂着?”
早就像亲手了解了黄四郎,为自己洗清冤屈的郑忠当即开口:“我们都在海上漂着的,还能让他躲在避风港里?说不得那厮眼下,已经偷偷和躲藏在海外的倭寇余孽勾结到一起了!”
于谦冷笑了一声:“黄四郎拿着东海舰队的文书,在福建大肆招揽水手、战兵。若是无误的话,那些被招揽的人,便是沿海明奸余孽了。”
“余孽终究不过是余孽而已,锦衣卫已经安插了人手在黄四郎身边,等到黄四郎的价值用完,锦衣卫会让他解脱的。”齐子安一场平淡的的说着。
当初,正是因为有锦衣卫被暗中派到黄四郎身边,这才有了年前沿海大批明奸被抄家的结果。
如今黄四郎手握着东海舰队特意开出的文书,在福建大肆招揽人手,同样是朱瞻基等人有意为之。
为的就是借黄四郎之手,将沿海最后的明奸余孽集中到一起,好做一网打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