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过来讲,中原攻过来也是一样,困难重重。
“见过折帅。”商州郭下,李桐躬身行礼。
李桐是李详的次子,官至商州刺史兼武关防御使。
“李使君镇守商州多年,令蔡贼不敢西望,不得了。”折宗本一上来就送了顶高帽。
蔡贼不来,不是李桐守得好,是商州太穷了。
李桐的本事,也很一般,军队稀松无比,看起来不怎么能打。
“折家子弟兵,某方才看了一下,实乃雄壮。均州冯行袭,猖獗狂悖,此番定叫其吃点苦头。”听折宗本这么夸自己,李桐也很高兴,父亲老说自己没本事,不如兄长远甚,莫不是没发现我的优点?
折宗本闻言哂笑。
就这点志气?让冯行袭吃点苦头就算了?不诛杀他满门能了?
折宗本根本就没把冯行袭放在眼里。
大帅既担心商山道难走,又担心直接把襄阳赵德諲给逼到朱全忠一边。
前者其实不算问题,不惜成本,征发百姓、役畜,死命运就是了,折宗本不在乎。
但后者的可能性确实不能不考虑。
襄阳赵氏,野心应是不大,只想着割据当土霸王。你攻均州,还有正当理由,这事还可以转圜,还可以说道,但出武关直插邓州,势必会让襄阳方面惊慌。
如果赵氏搞不定,可不就得向朱全忠求援了么?全忠白得一镇,岂不美哉?
“李使君,老夫听闻还有一道通蓝田,比较好走,如今可能过大军?”李桐邀折宗本入城饮宴,二人一边走一边说话。
“确有一道。”李桐点头道:“景龙中,宰相崔湜(shí)主持修建,由商州西境开山道通石门,北向至蓝田县石门谷,并在此设大昌关,留兵屯守。役徒数万,死者十五,惜已荒废。”
“为何荒废?”
“夏季水漫路基,常常摧陷不通,故不走此道。”
折宗本若有所思。
单靠商州本地,是无法支持大规模军队征战的,必须外运粮食、器械、财货。
外运的话,成本最大的一段,就是从关中到商州了。
“商州可有水运?”
“自是有的。”李桐介绍道:“商州城外便有码头,利用丹水漕运,转汉水至襄阳。东南租赋转运关中,除走汴水饷道外,剩下的便是由襄阳水运至商州城下,再走商山道至长安。”
折宗本心中一动。
“襄阳可富裕?”他突然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