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居然有名额?”
“那必须的,武举人怎么说也是蚣务员编制好吧,你现在考个编制哪个没有名额限制?”
“也对”
曹七七手拄着脸颊,百无聊赖恹恹地说道:
“清朝对武科乡试、会试的录取额有具体规定。”
康熙二十六年(1687)规定,武乡试录取名额约为文乡试的一半,全国共八百四十名左右。其中河北省(直隶),一百零八名,其他各省六十名以下不等。
会试录取名额康熙初年以前,大致在每次录取二百名到一百名之间。
康熙十八年定额一百名,后来又规定不拘定额,特别是不拘各省分配的定额,只按考试成绩,奏报皇帝,由皇帝和主考大臣临时酌定录取人数。酌定时也要考虑到各省都有名额,但一甲、二甲只依据成绩圈定,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
每科参加会试的武举人,一般在千人左右,有时多到两千人左右,进士录取额如果平均以一百二十人计,那么录取比例差不多是在十人或十几人中取一名,显然,考取武进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落第的武举人,雍正年间曾规定按路程远近发给回家路费,多则十两,少则四、五两。而大部分武举人,按规定可到兵部注册,由兵部依据个人成绩分三等授予武职,也可以到本省军营中效力。
“总之,只要有一个武举人资格,就算有了进身之机,同样也有逐步升迁的机会。”
“哦吼,居然包吃包住还有管回家路费”
“这个待遇不错”
“十两很多吗?”
“按照大清朝市场行情,一两银子200大洋来算,十两银子将近2000块大洋”
“哦~那路费还是阔以的”
“那必须可以好吧”
“那一吊钱一贯钱是多少呢?”
曹七七想了想说道:
“一个铜钱即称一文”
一吊钱为五十文,但有时也为一百文,五十或一百铜钱用绳子串成一串,故名吊。
一贯钱通常为一千文,但有时会因市而缺乏铜钱而会少于一千文。
“一文钱大概是两毛钱左右”
两是银子的单位,一两银子约等同一千文。”
“哦~~~搜嘎,扫迪斯奈,那碎银子又是多少呢?”
““散碎银子”,其本质还是银子,只是在使用时,要用天秤来“兑”(称量),称多少是多少。”
曹七七对答如流,完全不过用脑子。
系统:........懒死你算了。
“那金子呢?”
问题接踵而至。
“在古代黄金比较值钱,一两黄金大概相当于十两银子至二十两银子,也就是2000到4000左右不等,当然由于历朝历代行情不同,价格也有所不同”
“卧槽,怪不得都喜欢用金子”
“奔偏了,小萝莉,武举一直持续到什么时候呢?”
青青子衿好奇不已。
“据我所知”
曹七七说道:
“光绪二十一年,荣禄首先提出废止武举考试”
他说:“自火器盛行,弓矢已失其利,习非所用,与八比试帖之弊略同。积弱之端,未始不由于此。”他主张各省创设武备学堂,以西洋军事课程培养新式军人。然而荣禄的倡议并没有得到大多数朝臣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