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也不如主街那般亮堂,但灯火的颜色,却像白日里的阳光一样洁白。
胡同两旁的墙高七八尺,上面是青混蓝的瓦片盖着屋脊,再走几步就可以看到一扇对开朱红色板门。
“这里是什么地方?”
赵茗茗问道。
“都是人家的宅子,住的都是些太上河中的老人。”
蒋琳琳说道。
这个“老”字不单单是指住在这里人们的年纪,更多的是他们对太上河的贡献以及资历。
一般的人,是得不到这样的待遇的。
唯有对太上河有大贡献的人,才能在这里分的一处宅子。享受自己清幽的同时,还能看看自己待了一辈子的太上河如今又是怎样热闹的。
人老了或许都会如此。
干了一辈子,太累,就像躲在远处清静清静。可要是真的安静下来了,安静到坐在门口数雨滴,算雪片,那就又觉得浑身不舒服。还是太上河的安排更妥帖,更有人性。
蒋琳琳说,这样的房子,里面有两个院子。有的是前院大,有的是后远大。但加在一起,都是差不多的,没有说哪一户一定就比旁的人家大上多少。不过具体有多少间房子,就得看这院子主人的意思。有些人不喜欢院子,可以将后院隔出来十余间房子也不在话下。但有些人就喜欢空旷些的环境,屋子自然就会少得多。
太上河河岸边的房子,大多都是店铺门面,风格也有些媚俗。这条胡同里的,却要多了几分雅致。
蒋琳琳曾经来这里拜访过一位前辈,曾经也是太上河中响当当的花魁。但美人终究敌不过岁月,岁月从不败美人向来只是一句空话。好在太上河念其劳苦功高,给了她一座大宅子住着。屋中的窗一打开,就可以看到太上河中的热闹。虽然晚上有些吵,但这声音她已经听了半辈子,要是听不着了,反而会睡不着觉。
那会儿蒋琳琳刚来太上河不久,对其中得规矩还不甚了解。对于这些年老的花魁或是姑娘,新人都会尊称一声“姑姑”。
蒋琳琳来拜访这位姑姑时,大门走进去还得拐个弯,并不能直直的通到房中。拐角处还立着六扇价值连城的翡翠屏风,应当都是这位姑姑年轻时得的礼物。
过了这道屏风后,就到了外院,里面种了许多的树。
在庭院里种树是很有讲究的一件事,有些树也不知是为何,被人冠以“阴气太重”的名头,排除在外。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果树,果子越大的果树越好。其他还有些盆景,鱼缸,都摆在前院中。看似很松散的放着,但这位姑姑却告诉蒋琳琳说,这布置的是一个风水局,可以增添福报,延年益寿。
正屋左右带有两条走廊,一根根乌黑落地珠撑起走廊的廊檐。虽然不如南方的园林一步一景,但也着实有些诗情画意。不过这些个雅趣的东西,这位姑姑当然也是了解的。花魁不一定有什么专精,但一定是个杂家,什么都有所了解。
赵茗茗和蒋琳琳边走边聊,在胡同中走了大约半盏茶的功夫,眼前忽然亮堂了起来,耳边也开始逐渐人声鼎沸。
那位坛庭的小姑娘就呆呆的站在一处院落前,朝里面痴痴的望着。进进出出的人们都觉得她奇怪,免不了多看两眼。
赵茗茗快步走去,看到这里竟是一家饭铺,从中飘来一股浓郁的肉香。
“哈哈,小妹妹是肚子饿了吗?”
蒋琳琳笑着问道。
坛庭小姑娘看了看蒋琳琳,最后望着赵茗茗点了点头。
“肚子饿刚才那条小吃街上都是吃的,你怎么拔腿就走?”
糖炒栗子问道。
或许是糖炒栗子的语气有些凶,这坛庭的小姑娘朝赵茗茗身便躲了躲,慢慢的伸出手来,指着面前这家铺子。
赵茗茗看着铺子门口并没有匾额,叫什么都不知道,更不知道是吃什么的地方了。
“小妹妹的鼻子真尖!这家可是太上河中有名的铺子,专卖烤肉,而且只烤牛肉。”
蒋琳琳说道。
“那为什么不挂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