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天,寒气渐重。街巷的行人添加了御寒的衣物。太阳光线较春夏冬冷淡多了,而人们对太阳的温暖却越来越珍视。
上学的风波折腾了一番后,李家庄子的人们抓住了李家这一家子人的软肋。针对这根软肋,他们就采取这样的做法:只要覃红星去找他们的麻烦,他们就找李民源的麻烦,李民源就暴跳起来回家找覃红星的麻烦。于是李家就水火不容,鸡犬不宁。他们这么做,然后就可以置身事外的袖手旁观的看热闹了。
覃红星思虑这样在村里周旋下去,只是浪费时间,难以解决孩子上学的问题,受冬姨的启发,转而想试试看看把老三转到邻村去读书。可是到邻村探听的结果是:他们低年级学生够多了,教室都满着,接纳不了。不像四五年级以上的许多孩子学习差跟不上,留级的留级,退学的退学,班级里就剩不了几个学生在读书了。
究竟怎么办?难道真的就这样不让老三读书了?覃红星愁得整夜睡不着觉。她夜里突然想起应该去上级单位反映,村里这些人公报私仇。她觉得这样一定可解决问题,又兴奋得睡不着了。
第二天,覃红星早早起来做好了饭,照顾孩子们吃完了饭,就告诉李民源她要去城里买东西。她心里明白,告诉丈夫自己的想法,他不仅不帮忙,还会拖后腿。
李民源听妻子要进城买东西,就很不耐烦:
“什么东西在村里小卖店买不就行了吗?去城里,又耽误时间,又费钱。”
“小卖店没有,需去城里买!你看好孩子,饭多做了些,晌午热热就行了!”
覃红星知道丈夫是不会同意她抛头露面给孩子争取可能的教育机会,进城就只能声东击西。丈夫惧怕找来麻烦。他只寄希望于为难他们人的人能自我良心发现。她暗暗嘲笑他那是痴心妄想。
覃红星匆匆进了城,满怀希望找教育部门能顺利的解决问题。以前做记者,教育各部门她都跑过,去哪里都不陌生。时间快近午时她才赶到城里,教育部门的人都下班了,只能等下午他们来了再说。她感到饿了,兜里的一点粮票舍不得用,就到大门口守门人那里讨口水喝。守门的老人看看她,用水瓢从水筲舀了半瓢凉水递给她。看着她风尘仆仆的样子就知道走远路来的,又递过来一个小板凳:
“坐着喝吧!”
“谢谢大爷!”
“来办事啊?”看她喝了一气,趁着间歇时,老人家问。
“是的!”
“那要等下午了!”
“哦!”
“从哪里来的?”
“李家庄子!”
“哦,这里最高的领导是部队刚转业来的,就你们村人,你是来找他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