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领导人对刘峰议论纷纷起来,但无一例外地,都对这个年轻人的情操表示佩服。
看着刘峰依然一脸不解的样子,二长老主动解释道:
“小刘啊,这1%是给你的个人奖励,其他的研究人员,我们自然也不会亏待,另外拿出了4%作为个人分红和科研基金,这件事情,你就不用担心了。更何况,”
说到这里,二长老也神色严肃起来,
“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故事,你应该知道吧?”
听到二长老说起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典故,刘峰悚然一惊。
虽然他是学理工科的,但对于文科类方向的知识,也多有涉猎,尤其是在开发出了“刷书”的技能后,他甚至经常有事没事,就刷几本文艺作品、圣人经典什么的;不求能顾成为一名艺术家、哲学家,但求修身养性,开阔视野。
这两条典故,他也曾“刷”到过,出自著名的《吕氏春秋》。
故事的大概是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知道后说:“子贡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将不会从别国赎回奴仆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而有一次子路救起了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就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子贡用自己的钱做了一件好事,本应该被树为道德典范,但孔子为何反而要批评他呢?
他的错误就在于把原本人人都能达到的道德标准超拔到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样使很多人对赎人望而却步。
把道德的标准无限拔高,或者把个人的私德当作公德,两种做法只会得到一个结果,这就是让道德尴尬,让普通民众闻道德而色变进而远道德而去!
而子路受牛的行为,就没有拔高这种标准。
刘峰现在的做法,就和当初的子贡赎人是一样的。
当初老一辈科学家们无私奉献,自然值得人们的敬仰和推崇,但时代不同了,当初的那种条件也未尝不是无奈的结果,不患寡而患不均,国家也一穷二白没有办法;
而现在,有付出求回报,已经是理所应该的事情,他倒是不缺这么一点奖励,但别人呢?
毕竟,不是人人都有他这样的觉悟,更不是人人都像他这般,分分钟上万,他这种做法,伤害的是整个科学阶层的积极性,值得敬佩,但不值得推崇。
“我明白了!”
明白了这一点后,刘峰也叹了口气。
所谓道德,其实应该是一个人人都能够做到的无损于己而又有利于人的,自己这样做,倒是显得自己‘高尚’了,其实本质还是‘自私’,是不道德的。
只不过,明白归明白,但让他接受这样的分红,总感觉违背自己的初衷,心里更过意不去。
想了想,决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