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鲁国外交的重点就是和齐国处好关系,鲁国才能高枕无忧。否则,一旦齐鲁交恶,鲁国的其它邻国也会趁火打劫,鲁国的边境就很难安宁了。”
施伯的意思很明确,齐国是个大国,咱们打不过他,那不如就服个软。如果明知道打不过还去打,就容易遭到宋郑等邻国趁火打劫。
施伯虽然老谋深算,但年纪大了,锐气不足。提的意见虽然很正确,但却忽视了鲁庄公的逆反心理。
施伯的这番话对于年轻气盛鲁庄公而言,无异于让他直接向齐国投降。对鲁庄公而言,齐国带给他的是无尽屈辱。
世人都知道,鲁庄公的父亲鲁桓公不明不白地死在了齐国。而为了让鲁庄公上位,他那出身于齐国的母亲庄姜自然要去寻求齐国的支持。
所以自打他十二岁继承君位以来,就必须讨好齐襄公这个杀父仇人。因此,当他得知齐襄公被无知杀死时简直欢欣鼓舞,就差点要派人向太庙里的父亲灵位道贺了。
鲁国也因为齐国的内乱而有了喘息之机,甚至敢于出兵干涉齐国了。可随着鲁军两战败北,鲁庄公又想退缩了。但他又不愿干脆地认输,还想再挣扎一下,万一抗争成功了呢?
历史上的他就成功了,长勺之战后,齐国人暂时退缩了,宋国侵鲁,被鲁庄公给打败了,此后的三年是鲁庄公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但在这个时空,鲁庄公在干时败得太惨了,直接打击了他的自信心。使他的心里在“屈服于齐”和“战于齐”之间互相摇摆,迟迟难下决心。
对于隰朋而言,今曰在朝堂上的话其实只是试探。如果能够趁着齐国大胜的威望,直接吓唬得鲁国同意和齐盟会,那无疑是大功一件。
如果此次恫吓没能成功,隰朋也没损失什么。只要鲁国人不想再和齐国开战,就一定会杀死公子纠来谢罪。
如果鲁国胆敢包庇公子纠,那就是公然对抗齐国,鲁国的国人们是不会为一个齐国的公子再去打仗了。
春秋早期的国人们可是很有份量的一股势力。没有他们的支恃,鲁庄公更没底气面对强大的齐军了。如果国人们知道齐国伐鲁的原因是因为鲁君包庇公子纠,你看国人们是愿意直接打仗,还是心怀着侥幸,要求先杀掉公子纠,看齐国人会不会撤兵。
历史上,鲁国人迫于齐国的压力,杀死了公子纠,遣返了管仲。虽然满足了齐国的要求,但却没能让齐国罢手,第二年,齐国又找借口来进攻鲁国了。
这就让鲁国人心中不满了:
你让我们杀公子纠我们已经杀了,你让我们送还管仲我们也送还了。你的要求我们已经什么都答应了,你居然还不依不饶,真当我们好欺负呀!
于是,就连曹刿这个国人也不袖手旁观了,不认为这只是贵族之间的事了。鲁国人明白了,不给齐国人点厉害,齐国人是不会善罢干休的。那还有什么好说的?鲁国人君臣一心,不要怂,就是干。
上!干他丫的齐国人!
打了败仗的齐国终于消停了一阵子,直到管仲治国初见成效,才把鲁国给打服了。
所以无论如何,公子纠是死定了。至于鲁公在齐鲁关系的问题上到底怎么想,选择哪条路,隰朋并不是很在乎。小白和鲍叔牙也不在乎。
对鲍叔牙来说,没有比把管仲安全带回齐国更要紧的事了。有了管仲治国,齐国迟早会发展起来,成为天下霸主。齐国强大了,还怕鲁国不屈服吗?
对于小白而言,他的兴趣还不在于争霸,也不想过于逼迫鲁国人。要知道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何况是去进攻鲁国这种比齐国弱不了多少的国家。
但只要小白开点金手指帮助齐国跨时代发展一下,又有了管仲和鲍叔牙等人的帮忙,齐国难道还搞不定个鲁国吗?
弓弦拉得太紧会断掉,逼迫鲁国过甚,就会使他们狗急跳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每年都去压迫一下鲁国,但不进攻。这么几次三番下来,鲁国人空耗了大量国力,又不敢主动进攻齐国。
当鲁国人那面临齐国侵略的崩紧了的心弦放松下来,不愿再承担这无休止的军赋,就会慢慢地认同鲁国臣服齐国要比对抗齐国更合适。鲁公失去了国人的支持,就不足以对坑和齐国的军队,鲁国也就必须臣服于齐。
所以大国对付小国,凭借雄厚的国力,温水煮青蛙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