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化也没有想到潘玮是这样在北塬镇当镇长的,虽然他曾经把潘玮带到县衙教授了几天他认为的为政之道,告诉潘玮做镇长最重要的是能给镇子挣到银子,否则什么想法都是空的,此外还把赵不凡介绍给了潘玮。
潘玮能抓住北塬镇是南阳府到山南县的交通要道,并且把北塬镇的豆干作为给镇子挣银子的法子是不错,就是这个小子有点那啥,怎么说呢?就是有点那啥,不好用言语形容。
要说起来,潘玮和赵不凡这两人都没有做错什么,他们没有贪污受贿,赵不凡收了豆干还都给送礼的人回礼了果酒,顺带还在往来的客商那里给山南果酒打出些名声。而商客一样没有吃亏什么,既然这样的话,北塬镇的豆干出了名对老百姓带来了好处,那有什么关系呢,这是李化的态度。
齐秀才可不管这些,他对着李化大骂赵不凡缺德,他才不管赵不凡现在是不是听见豆干就像呕吐。
他承认北塬镇的豆干出名了会对百姓带来好处,但他不认为这样的法子是对的,而潘玮更是对不住读书人这三个字不但是对不起读书人这三个字,而且简直是利欲熏心,手段卑鄙,所以他要利化把潘玮的镇长撤了。李化却反问既然对百姓有好处,那为什么要撤,而且齐秀才看好的苏鹤鸣在下河镇到现在都没有做出什么成效。
齐秀才肯定要维护苏鹤鸣的,他甚至愿意把苏鹤鸣当做自己的弟子。李化说苏鹤鸣在下河镇没有做出成效的话一下子惹怒了齐秀才。他气的用手里的折扇不断拍打桌子,叭叭叭的。
齐秀才可是知道苏鹤鸣在下河镇做出些好事,例如苏鹤鸣就把义学在下河镇的各个村子都建立起来了,现在下河镇读书的孩童增加了不少,这不就是功绩啊。
这都是在齐秀才的指导下去做的。现在李化居然说苏鹤鸣没有做出功绩,齐秀才自然就会认为这实际是说他无能,因
(本章未完,请翻页)
此他要为苏鹤鸣做主。
两个人吵吵了半天谁都说服不了谁,最后的决定是那就让苏鹤鸣和潘玮继续当镇长,不用试用。但是齐秀才坚持以后潘玮不能再给来往的商客说赵不凡喜欢吃豆干了,对齐秀才的这点要求,李化是答应了,现在北塬镇的豆干已经有了名气,以后怎么做的更好,那就看潘玮的了。
齐秀才和李化在县衙里面争吵的事让张德河知道了,是齐秀才回到书院告诉他的。他现在成天在书院,除了打杂以外还能有空听听周德老先生授课,他的日子过的很惬意。
山南县虽然只是个县城,但现在几乎什么都有,他都不想回到京城或者豫郡的平阳了。在黑卫里面他只是个小角色,没有太高的地位,在山南县他可是不一样,他是黑卫派过来的唯一一个探子,不用去仰人鼻息。
要说李化这个人,张德河认为是没有野心的,而且他没有发现李化和礼亲王有什么勾连。李化这个人可能张扬跋扈了点,比如不给庞鸿文一点面子,说去剿匪就直接端了吴县,还把孙伟河说成的通匪,可那又怎么样呢,在张德河自己看来,要是他有太子的靠山,他一样会帮太子办事,说不定会更张扬。否则太子要他做什么。张德河这样的想法很符合黑卫讲究忠心于陛下,听命于统领杨威的要求。
齐秀才在张德河面前是使劲的说李化不好,例如投机取巧,一点不稳重不像个大秦的官员,但是像个贼寇。张德河就在一旁附和着,还说齐秀才才是读书知礼,并且善于县政,而且杨威是很看重齐秀才的。
齐秀才委婉的表示他是读书人,不好只是黑卫的统领认可他,要有像周德老先生这样的儒学大家认可才好,另外他现在虽然是山南县的县丞,可终究没有个举人或者进士的功名,这很是遗憾,而且看不到以后升迁的可能,大秦还没有过秀才能做县令或者知府的,他都想辞了这县丞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官职回京准备在接着考举人去。
张德河哪里能符合齐秀才这样的说法,齐秀才要是走了,他在山南县的价值就没有了,他肯定会被杨威训斥,甚至还会把他关到黑卫的牢狱的。张德河一个劲的劝解齐秀才,说齐秀才的大名已经让睿帝知道了,只要齐秀才在山南县做的好,以后一定是前途无量,说不定陛下会特旨给齐秀才个功名。
齐秀才显得很重视张德河说睿帝有可能给他个功名,就给张德河说了更多的李化的坏话,还说以后可以把苏鹤鸣介绍给张德河认识。苏鹤鸣可是知书达理的人,而且在做镇长的时候很是勤勉。
听齐秀才发完牢骚,张德河找了个理由出了书院到慕名轩,他和王峰一起约好喝茶。他俩相熟后,王峰会适当买单下,不过这次还是张德河付的账。
王峰告诉他礼亲王派了个人来山南县,这个人叫什么他不知道,似乎是礼亲王要拉拢李化,但李化拒绝了,因为李化现在和太子关系不错,为什么要去和礼亲王交好。说这些话的时候,王峰还很骄傲的样子。
张德河自然是知道前几天有京城的人来找李化,还在听风楼摆了宴席。这个事他要是不知道的话,那他这个黑卫就成聋子了,只是他还不确定是礼亲王派过来的。现在能从王峰这里确认了是礼亲王派来的人,那就自然落实是真的,而且李化的态度不会是假的。否则这么机密的事怎么都不会让王峰这样的人知道的,虽然王峰和李化身边的人关系还都不错。
不过这次王峰送给了他一些豆干,说是商会那边送给他的。张德河很不想要,这几天书院的灶房天天都有豆干吃,他又不是真的没有银子,他平时在书院显得不是很富有,那是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怀疑。他可是黑卫,天天都吃得起大鱼大肉的人,他光是送给齐秀才的银子都有两三千两了,自己手里随便拿出来几百两银子那是有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