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歌剧魅影》里的同名主题曲,也伴随着歌剧的火爆,迅速走红,在网络上飞速传播着。
很快,人们便发现,《歌剧魅影》的剧本与主题曲,尽皆都是廖远所写。
廖远在最近人气相当火爆,关注点自然也不少,于是不少媒体、专家前仆后继的研究《歌剧魅影》。
音乐会的反响是普遍不错。
但《歌剧魅影》本身的剧本,却遭到了几乎所有专家的一直吐槽。
“这还是那个写出《信号》、《鬼吹灯》、《调音师》的廖远吗?”
“失望,巨大的失望!”
“剧情简单直白,完全没有深度!”
“这是代笔吧?一定是代笔!”
“相比较廖远的前几部作品,质量的确有点不尽如意……”
《歌剧魅影》的剧情的确过于直白。
整体主要讲述了一段三角恋的故事,放在影视作品中吸引力不大,但如果是用舞台剧来呈现,《歌剧魅影》的魅力显然还是存在的。
京都歌剧院上映该作品场场爆满,便是最有力的证据。
但这显然不符合网友的期待,特别是一些压根没看过音乐会的观众,更是觉得,我都不看好的作品——那一定就是垃圾。
然而,事实证明,随着时间段过去,《歌剧魅影》也逐渐展现了本身巨大的影响力。
……
迪莉娅·莱恩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记者,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到华夏京城分部出差。
这一天,在飞机航班上,她通过杂志到了《歌剧魅影》的剧情简介。
故事中的三角恋关系,以及一系列因嫉妒、追逐、谋杀而产生的情节,让迪莉娅颇感兴趣。
最重要的是,她通过下载《歌剧魅影》主题曲,在歌词中感受到了剧情的张力和动人之处,这让她为之心动,感觉到了这部音乐剧的不凡。
于是下了飞机,处理完工作事宜后,迪莉娅就迫不及待的前往歌剧院购买入场券。
然而却被售票员告知门票售罄,这让迪莉娅很苦恼。
因为过了今天,她就要重新飞回美国。
想要再次来到华夏,可能要等到一个月后了。
也就在她苦恼之际,一个戴着棒球帽,挎着腰包的男子,鬼鬼祟祟的来到迪莉娅面前,戳了戳迪莉娅的肩膀,神秘兮兮的说:“同志,要票不?买了马上就能看,不错过一分钟精彩!”
“What?”迪莉娅疑惑的看着他。
男子见状,连忙肢体语言动作,手忙脚乱的解释,并且还拿出了一张《歌剧魅影》的海报,以及门票,伸出了一根手指:“一千!”
迪莉娅明白过来,黄牛!
美国也有黄牛,是由早期的“票务经纪人”转化而来,各方面都极为专业,根本不给警方拿到证据的把柄。
像这么明目张胆的贩卖黄牛票的,还真没有!
“五百。”迪莉娅打开钱包,用生硬的中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