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书於战国时期的《尉缭子》是一本著名的兵书,荀贞、荀攸、戏志才都读过它。
荀贞早前在讲到练兵计划时,说过一句:“伍长教成,合之什长,什长教成,合之卒长,卒长教成,合之伯长”。这句话就是出自《尉缭子》里的《兵教?上》。
在《兵教?上》这一篇中,还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将异其旗,卒异其章。左军章左肩,右军章右肩,中军章胸前。书其章曰:某甲、某士”。
这一句讲的即是旗帜和徽章。
此外,《尉缭子》中还有一篇叫《经卒令》,在《经卒令》中,它又说道:“经卒者,以经令分之为三分焉:左军苍旗,卒戴苍羽;右军白旗,卒戴白羽;中军黄旗,卒戴黄羽。卒有五章:前一行苍章,次二行赤章,次三行黄章,次四行白章,次五行黑章。”
把这两句话合在一起,意思就是说:“把部队分成三军,每军的旗帜皆不一样,左军用青旗,士卒戴青羽,右军用白旗,士卒戴白羽,中军用黄旗,士卒戴黄羽。
“三军里,各军士卒的徽章也不一样,左军的徽章戴在左肩,第一行用青色的,第二行用赤色的,第三行用黄色的,第四行用白色的,第五行用黑色的;右军的徽章戴在右肩,每行士卒所佩戴的颜色如前者;中军的徽章戴在胸前,每行士卒所佩戴之颜色亦如前者。
“同时,要把士卒所属的‘甲’和名字写在徽章上。”
在穿越之前,荀贞以为古代军队的管理是比较简单的,穿越后才发现原来分得这么细致,居然还有各种不同的徽章。——这些东西并不是只在兵书里写,而是在实际中就是如此。
两汉军队内部的管理制度大体就和《尉缭子》中所述的一样。
不同颜色的旗帜举起之后、不同颜色的徽章戴上去之后,士卒们就知道自己的位置,军官们也知道谁是自己的士卒了,一目了然。这不但有利平时的艹练,更有利战场上的调动和杀敌。
……
军旗和徽章也是军备物资的一种,在郡兵曹里的府库里储存的有。
荀贞昨天去领取军械的时候,顺便把它们也都拿来了。
手下虽然只有六个曲,一千二百人,但为了指挥方便,荀贞还是依照兵法,将之分成了三军。
乐进、文聘为左军。江禽、陈褒为右军。许仲和高素为中军。
按照五行:左为青色,乐、文打青旗。右为白色,江、陈打白旗。中央为土,是黄色,许、高打黄旗。
这三色旗是六个曲长的“将旗”,往下又有各屯长及队率之“将旗”。
左军屯长之旗是上赤下青,左军队率之旗是上青下赤;右军屯长之旗是上赤下白,右军队率之旗是上白下赤;中军屯长之旗是上赤下黄,中军队率之旗是上黄下赤。
队再往下就是什、伍。
什、伍不必给旗,以肩章区分。左军之什肩青,右军之什肩白,中军之什肩黄。一什两伍,又以左右为区分,左伍的肩章佩戴在左肩上,右伍的肩章佩戴在右肩上。
又按兵种的不同,肩章的尾色也不同。
用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旗帜、肩章分发完毕,接下来就是教新卒辨认。
今天的训练任务有三个:辨识本曲、本屯、本队的旗帜,辨识肩章以及队列练习。
旗帜和肩章说来繁琐,其实辨识不难。到了中午,新卒已经基本都会辨认了。旗帜、肩章既然学会,底下就该队列练习。
荀贞看天已午时,在台上敲响了鼓,各曲暂且解散归营,待饭后再继续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