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花园大戏楼位于邀月台东部,建于清同治年间,占地逾700平方米高大宏伟,气势不凡。
建筑采用三卷勾连搭全封闭式结构,配合木材聚声的特点使大楼具备良好的音响效果,独特的声学结构设计,由演员发出来的声音可以让各个方向都能清晰听到,绕梁三日,却不绝于耳。
山西普救寺莺莺塔原名普救寺舍利塔,是《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初建于隋唐,后于明嘉靖年间重建,是一座高36.76米的方形空筒式13层密檐式砖塔。
该塔建于陡坡的高处,周围空旷,整座塔身和塔檐均由涂釉青砖建成。
这些青砖是声音的良好反射体,声音反射增加效果非常好,五里外蒲州镇的演唱声在塔内听就仿佛戏台就在跟前一样。
究其原因,除了青砖的声音良反射,不得不提及塔的自身构造。
空筒形的塔身对声波起着谐振腔作用,13层塔檐各层砌砖所成曲线的巧妙配合,使人耳接收到的声波能量大增。
莺莺塔与北京天坛回音壁、四川石琴、河南蛤蟆塔同属中国古代的“四大回音建筑”,也是声学效应最为显著的一座回音建筑。
那么李寺要解决扩音的问题,还要在京城里面找一处宅子,那自然只能参考山西晋祠水镜台和恭王府花园大戏楼的原理了。
水镜台是室外建筑,而李寺想建造的是室内的歌剧院,这样看来,恭王府的花园大戏楼更为实用。
恭王府最早是和珅设计的家宅,极尽奢华。
和珅在设计这座园子的时候,共设计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蝙蝠藏于其间,取谐音“福”。因此,恭王府花园又称万福园。
这万福园中最前面为蝠池,池水清澈如镜,状如蝙蝠,池周有古老的榆钱树郁郁葱葱,果实成熟之际,飘落池中,挥洒出一池“福榆(富余)”。
中间部分以邀月台为身子的整体建筑呈蝠形。后面的蝠厅,形似展翅的蝙蝠,其余的蝙蝠都藏身于长廊雕版之中,唯有这第一万个“福”不是蝙蝠,而是作为镇宅之宝、藏置在邀月台下滴翠岩中的“福字碑”。
恭王府花园大戏楼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大戏楼,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全封闭式大戏楼。
恭王府大戏楼高大宏伟,气势不凡,南部后台为演员化妆室,前为舞台,北部为贵宾及女眷看戏和休息的地方。
其建筑形式采用三卷勾连搭全封闭式结构,由于建筑结构的合理,使大楼具备良好的音响效果。
府乐以三弦为主,共用七种乐器,乐曲华丽庄严,这大楼内那会可不装扩音设备,完全凭借演员的本色发音,因之音色纯正自然。
后世一位著名演唱家来此演唱后,兴奋地称赞大戏楼比音乐厅的音色效果还要好。
所以,在李寺的心目中,这次要改建一个瓦肆,就照花园大戏楼的规制建造。
同时还得利用晋祠水镜台的那八个大瓦缸的原理,在建造前,先埋八个水缸在戏台两侧。
这样一来,这扩音效果不得杠杠的?
除了大戏台,李寺还想解决乐队的吃住问题,那么这样一来,这个带演出功能和生活功能的宅子就不能面积太小。
赵构听了李寺这么一说,咋舌道:“要不你去皇宫得了,我给你划一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