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后世的话说,就是南征北战、东挡西杀,结果同样是连战捷胜,以至于“诸侯患楚之强。
百越之地多为山泽、密林,面对的是不利的地形和气候,陈蔡两国国小力弱,吞并了算不得多厉害。
但是击退春秋时期实力排名第一的晋军,以及主动攻击跟楚国不相上下的秦国,含金量极高,可以称得上“不世之功”。
最后一战,死后杀人“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叛乱突然爆发,留给吴起反应的时间肯定没有多少,他在面对无法改变的失败和死亡之时,竟然还能马上想出死后的复仇计划,可见思虑之快且深。
吴起先后在鲁、魏、楚三国为将,面对的是截然不同的民风和方言,作战的地理范围跨度数千里,自己又是外来的客卿,其难度可想而知,没有举重若轻的能力是绝对做不到的。
其次,吴起作为一代名将,领兵打仗几乎是百战百胜,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将自己的军事思想诉诸笔墨,变成流传后世的吴子兵法,其重点强调的加强战备、主张精兵等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吴起除了领兵打仗之外,在处理政务方面同样表现出色。
在他担任魏国的西河守之时,“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
而在楚国国相的位置上。
“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
吴起用务实的态度帮助楚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从实际情况来看,春秋第一名将,吴起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说的不错。”
“从吴起的战绩来看,他完全配得上春秋第一名将。”
“朕所知道的吴起,是个了不起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在魏二十六年,帮助魏武侯训练的魏武卒,是一群战斗力非常强大的军队。”
“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
“还曾一再以寡兵击败庞大的秦军,占据了黄河以西七百里之地,使原来强大的秦国一度岌岌可危,魏国变成战国头强。”
“从这种种表现来看,吴起此人,就是非常的出色。”
永乐大帝朱棣自然也很欣赏吴起这等强人。
抛开一些外在的因素不谈,吴起此人,在朱棣看来,的的确确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福将。
话锋一转,朱棣语气一变。
“吴起这辈子流亡数国,多有牺牲,换来的还是恩将仇报,然而其人特立独行,率性而为,写下传奇人生,不得不使人感叹。”
“吴起不过是不得其主罢了,若在有为君主手下,又岂是这等成就,封王拜相都不在话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