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接下来在事情演变过程中,有一天突然有一些满族发现,这个历史的画像上,这个关羽关云长这老爷子,怎么跟咱这努尔哈赤这个,咱们这皇上长得这么像。
这俩人都是个标准的大长方脸,都是这个标准的丹凤眼和卧蚕眉,但是神情都是非常的庄严肃穆。
只不过呢努尔哈赤是白脸,关羽是红脸,所以后人就把努尔哈赤称为白面关公。
甚至有人说,说努尔哈赤这一生的征战以及最后的结局,跟关羽关云长非常像。
所以有人就穿凿附会,说这努尔哈赤即便不是这个关羽关云长托生的,起码也是关羽下凡来人间呆了那么一段了。
因此上清代的前期统治者,就非常愿意把努尔哈赤和关羽并论。
因为毕竟明末清初的时候,关羽在整个华夏人老百姓中,那也是享有相对比较高的地位和忠义、勇猛这样一些优秀品质的。
那么作为一个外族入侵者来讲,他是非常想把自己的统治者,打造成有一定亲和力的,这样有备于他统治。
其实类似的事以前发生过。
举个例子说,唐代刚刚成立的时候,唐代统治者姓李,所以他们就把自己跟道家的创始者,老子李耳相提并论,说我们唐代统治者那就是李耳的后世。
所以我们也是君权神授,于是努尔哈赤获得了白面关公的称号。
那当然各地的大小官员就更愿意去造关庙,因为在他们心里造关庙其实就跟造努尔哈赤庙没太大区别。
这样既能讨好当地百姓,又能够讨好上级领导,这个事何乐而不为呢
那么当然到了清代差不多稳定住了统治局面之后,事情又发生了变化。
清代稳定住了统治之后,它急于通过一种方式跟广大的中原地区,跟华夏人民有一种心理上的沟通。
让大家觉得我们虽然是外族入侵过来的,但是毕竟咱们以后可就是一家人了。
民族可要融合,那么怎么融合呢
他需要推崇效孝义、推崇忠义。
这个时候他当然也需要推出一些人来作为忠义的代表。
那么挑选古代的各种武将,自然关羽是比较好的。
大家也说了岳飞其实也不错啊
没错,其实清代统治者对岳飞也还是不错的
但是毕竟岳飞这个话好说不好听,毕竟岳飞当年打的可是他们清代的祖宗。
所以与其推崇岳飞不如推崇关羽。
对关羽的推崇就这样一直到清代末年,到了最高峰的状态。
光绪年间给关羽上了二十六个字的谥号,这个谥号比慈禧太后的谥号还要长。
清朝在入关之后效仿明朝,对关羽崇奉有加。
顺治帝将其列入“群祀”之中,每年五月十三日致祭,意在于利用关羽的神话力量巩固其统治。
雍正三年,清廷追封其为三代公爵,“增春、秋二祭”。
五年,又重修京城白马关帝庙,将关羽祖、父三代木主供奉庙中,并制定五月十三日祭仪。
乾隆五年清廷又对关羽及三代的祭仪进行完善和确定。
由此至道光年间,关羽祭仪没有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