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以上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来,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将其抽象出来,写成只有数字和运算符号的等式。
而这几个等式呢,又完全可以表述为现实世界中无数个与之类似的题目。
此时只要解出了等式,那么也就代表着解决了这无数个类似的题目。
这种对现实问题进行抽象,而只研究数、数量、关系和结构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我们就可以称之为数学。
郎敬波确实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所以深有感触,不过突然,他眼神一凝,小声嘀咕道:“这不就是算术嘛!”
这确实也可以说是算术,没错。
略微沉思了片刻后,他接着往下看。
有了对现实中数字的抽象之后,我们此时就可以更深一步,研究一些其他的规律,和现实无关的规律。
比如数字本身。
比如,从一开始一直累加,一直加到一百,它的和是多少?
这个你可能可以慢慢的手动加,最后得出答案是五千零五十。
但是如果要加到一千,甚至一万呢?
此时一个一个累加的话,很容易出错,那该怎么办?
如果下一个问题是加到任意数字呢?那又该怎么计算?
又或者有下面这列数字,它的每一项都是前面一项的两倍。
一、二、四、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
那么问题来了,它的第十项是多少?第一百项呢?
再更进一步,它的前十项和是多少?前一百项和,甚至前一千项和又是多少?
如果是从第十位开始的后面五项和呢?又该如何计算。
再或者换个数列,它的每一项都是前面两项的和,如下:
一、一、二、三、五、八、十三、二十一、三十四……
它的第一百项是多少?
如果要求前一百项的和呢?
偶数项的和,奇数项的和,甚至每一项平方的和又有什么样的规律?
还有,它的数字项中,除了“每一项都是前面两项的和”这个规律以外,还有其他什么规律没有?
……
看到此处,郎敬波头都有些大了,他算了半晌,也没算出一到一千的和来。
倒不是他不会加法,而是计算了好几次,他得出的结果都不一样。这不用别人说,郎敬波也知道自己算的不准。
抿了抿嘴,他略有些嫌弃的说道:“谁没事研究这些东西啊!又没什么用!这果然不算术!”
他果断推翻了自己前面才做出的结论,将算术和数学划出了分割线。
不过就在这时,郎敬波突然一个愣神,翻看了下前面数学的定义,恍然道:“所以,这就是研究数的结构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喽!果然很数学!”
“等等,我好像在那里见到过类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