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失误,这是无可奈何。
S菌爽约之后,就算最聪明的科学家也没办法给出具体的建议。
每个人都知道应该抛开五百年后的战争不谈,先解决眼前的问题要紧。
但问题究竟是什么?
入侵者的手段会以怎样的方式呈现?
在真正爆发出来之前,没人知道。
所以只能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虑完所有方向。
以传染病为主要防治对象,大力发展医学和生物学。
以可能发生的思维渗透为次要防治对象,加强《晨风》的全民普及,随时观察民众心理状态,防止思维逻辑化。
以常规的太空战争思路为远景规划,适当发展大型战舰和重型太空武器。
适当而不是全力发展,是受困于戴森云和初代太阳能光翼的能源产量限制,和未能熟练掌握质能转化技术背景下的材料紧缺。
毕竟不管现在生产的战争工具多庞大,到了五百年后估计也都只是废铜烂铁,还得浪费大量能源进行回收再利用,部分不可回收的稀有资源更是用一点少一点。
再者,从2468年至2500年的32年间,人类为了生产制造近十万艘大型远征殖民舰,对太阳系内自然生成的金属资源中部分相对珍稀的品类消耗极大,想批量生产顶级装备,也有心无力。
最后,反正人类内部不可能再发生战争,比起现在穷兵黩武,肯定不如先发展技术,只试验性的生产注定会被淘汰的阶段性装备,为不断改进提供技术指导。
同时列装一些强度适当的基本军备,然后等恰当的时机,再果断的爆产能。
这才是上上之策。
现在的潜伏危机很危险,五百年后的灭亡末日更危险,总要有个权衡。
总之,综合多方面因素,敌人太强太狡猾,爆发时太凶猛,人类做的又只是常规军备,准备不足的人类迅速陷入无力反抗的困境。
灭绝动物大军不仅拥有可怕的杀伤力,更组织严谨,指挥有度,且又准备了这么多年,早已悄然完成周密布局,制定出了宏大且精准的战争规划。
实力强大的灭绝动物拥有接近陈锋层用过的单兵青龙甲的战斗力。
当时的人类拥有与陈锋曾经穿过的青龙甲接近的装备,但并未大规模列装。
人类有科技,但既缺材料又缺时间,来不及完成大量的装备制造。
一切都来不及了。
短短一个月内,人类超过百分之九十的战舰,全部的大型空间站,全部的兵工厂损失殆尽。
半年后,各大驻兵基地接连沦陷。
剩余的舰队根本形同虚设。
如果不是战舰往外太空逃得够快,灭绝动物终究没能如蜻蜓战机那样掌握太空生存能力,人类这点最后的反抗力量也得化为乌有。
战舰被实力强大的具备空中飞行能力的顶级灭绝动物随时防备着,无法落入大气层,只能在太空外发起远程攻击,但距离太远,且又经过大气层的衰减,舰载装备造成的战果实在不尽如人意。
原本大型天基武器应该十分有效,只要调转炮口就能对地面进行扫荡式的覆盖打击,奈何灭绝动物的指挥者早在一开始时就重点关照了这些潜在威胁,早没指望了。
此后,留在行星表面的人们开始陷入莫大的危机。
人类既没大型战争机器的保护。
大威力大当量武器在第一轮攻势中也被摧毁殆尽,就连同归于尽都只能是奢望。
人类只能依靠些单兵装备勉强抵挡,再配以一些少量的车载式导弹与光束炮。
不够,这远远不够。
各大城市的保卫军能撑住第一轮冲击,并短暂将其打退,已经做到极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