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区再也不是秘密。
“陈锋的信息来自52区里的外星飞船”的说法不胫而走,言之凿凿,确有其事。
留下来的八百余人里,大约四分之一的政坛人员,四分之一的商业人员,以及近半科研人员。
都是聪明人,能读懂《第九》里蕴含的深意。
科学家们在私底下讨论时,普遍认知如下:
“陈先生是正确的。”
“外星威胁客观存在,但人类也不是毫无希望。”
“这部纪录片里超过95%的内容都非常合理。”
“陈先生对科学和社会体制的推演既符合逻辑,又充满想象力。”
“是的,这既是一部科幻电影,同时也是既符合科学规律,又充满哲学思想的鸿篇巨著。”
“真不敢相信,我原本以为宇宙远航最快也要两三千年后,没想到二十四世纪就能做到了。用生物的技术‘种’出戴森膜、利用力场压缩空间生成泡层的类曲率引擎、曲率飞行、恒星引擎、反物质动力、暗能量发生器……未来真是不可思议。”
“这些东西我都曾想象过,但我不知道如何去实现。陈先生描绘的那些过程和推导原理看起来天马行空,其实……”
“其实言之有物,对吧?”
“是的。我找不到证伪的思路。”
“等待吧,时间会给所有人答案。”
“可惜我今年已经五十四岁,真怕等不到那天。”
“不一定。他正在试图破解长寿的秘密。据我所知,这项目由南丁博士负责。”
……
商人们的想法则又不同,他们把陈锋在三天前公布的二十一世纪人类技术发展方向与《第九》结合了起来。
在这部纪录片中,暴露了陈锋的商业思路。
商人们满脑子想着如何赶紧搭上这趟车。
无论生产力和科技水平发展到何种地步,负责社会资源灵活分配的商人总有其存在的价值。
追逐更多利润,以更大的资源分配权参与社会运转,是商人的本能。
至于政界人员们的心情则要复杂很多。
有人欢喜有人忧。
世界从来不会真正大同。
即便是全人类都向着同一目标努力的伪·大同,也会有个起决定作用的主心骨。
在接下来的两千年里,一些国家会失去主导权。
一些国家会势不可挡的回到她应该站在的位置。
尽管每个人都会过得更好,但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狭隘思想,还是约束住了很多政客的眼界。
何为狭隘?
那就是我是不是比昨天的自己过得更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世界上一定不能有人比我们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