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至扬州境内,天色已晚,照规矩应当停船靠岸休息,明日再走。毕竟,黑灯瞎火的行船不安全,可李之藻因为急于回乡奔丧,不愿在扬州耽搁,遂让船家冒夜开船。结果,和对面一艘同样在赶时间的货船撞在了一起。
落水的除了李之藻自己的三个随员,西洋教士外,还有几个洋商和十多个明朝人。
几个洋商是从福建北上到京津一带采购货物的,十多个明朝人有几个是跟着一起做买卖的,余下是这些洋商请的向导和通事。
当下大明朝没有海关一说,对入境的外国人也没有什么严格手续,杭州、广州及福建的泉州一带,西洋商人为数众多,也极受当地士绅欢迎,原因便是这些西洋商人有钱。
魏公公所憧憬的海贸巨利,这些西洋商人在其中可是出了很大的力气。
江南这一带也有不少欧罗巴的洋商,还有东南亚一带的藩商、夷商也不少。
藩商和夷商是明朝朝贡体系带来的影响,因而比西洋商人更受明朝官方看重,在某些方面受到了一定的优待,给予方便也是极多。
反而,西洋人在明朝的地位和影响很低,这从天主教在明朝传播至今,也没能广泛传教便能看出。
魏公公刚才也是小题大做了,或者说,他那根紧绷的神经有些太过敏感。
当下之明朝乃世界最强大帝国,而自有历史以来,中国人对于西洋人就从来都是高高在上,以俯视的目光看待这些白皮肤、蓝眼睛的异域之人的。
某段时期,甚至都不拿这些西洋人当人看。
如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在广州将十几万胡商投入石碾,磨成了军粮。
在这种强大的民族自信心面前,又岂会发生魏公公所以为的“跪舔”现象。
李之藻喊出先救西洋人,并非对洋人有奴性,而是和他一直与西洋人接触,并且洗礼加入天主教有关。
在这位天主教徒、太仆寺少卿的眼中,西洋人虽非中国之人,但既然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朝廷就当对他们表示极大的善意,使其感知中国之仁义,感知中国之博大,之美好。
是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那么远方的朋友在大明,肯定是不能出事的。
所以在事故发生后,他才会喊出先救西洋人的话来。
很自然的喊出,虽然被人驳斥后意识到不妥,但并不认为是不对。
也许,在这位少卿看来,异国之人可怜到生命也比本国的普通百姓要珍贵吧。
经过官兵的奋力营救,最终,落水的二十多人除一人没能得救外,其余都尽数救了上来。
救援过程中,其实也没有分什么本国先,洋人后,因为视线原因及落水之人都在水中,根本不可能一一分辨,再决定先救还是后救。
魏公公命人给他们找来干衣服,又就地生了几处火堆,供他们驱寒问暖。
王体乾这时才上前轻声示意小魏那边还有个太仆寺少卿。
“小案首得去打个招呼,先前怕是得罪人家了。”
“招呼可以打,罪是没有的。不瞒王公,咱这辈子最见不得对外人要比对自己人还好。”
看在老王的面上,魏公公准备过去见见李之藻,这位是惹他不快,但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的。
在当下之中国,李之藻也算是少数学通中西的人材了。
不过,正要过去时,却见一个裹着袍子,微微有些发抖的传教士来到他的面前,躬下身子,无比激动,说道:“尊贵的大明官员,我从我的祖国来到东方,经历了数十个国家,但却从未见到一个官员如您这般无比关爱着自己的子民!...我想,您一定是这里最受人民爱戴的官员!谢谢您及您的部下救了我们,上帝保佑你,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