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仇不报,绝非大珰所为!
做为一个虽然并不太合格的太监,公公固然不能在生理方面使自己更符合朝廷的要求,以及民间百姓对他阴暗的猜测,但,他尽力使自己的性格符合吃瓜群众的臆测。
这,也算是一个小小的乐趣。
记完笔记后,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公公有些饿了,照例四菜一汤后,他擦了把嘴,有些不满意为什么红烧猪肉里没有辣椒,之后示意小田把舱中的油灯挑得更亮些,然后坐后书桌前,继续自己的工作。
有关海事特区的各项工作,公公大致作了总结,按部就班便是。
眼看着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他现在的工作重心除了年后的出海大业外,便是海事衙门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凡事,无预则无立。
做任何事,不是一拍脑袋,挥挥手说上马就能干起来的。
总要有个具体计划和具体实施纲领。
制度定下了,公公就算本人不在,下面的人也能按照制度的要求把事情做起来。好比流水线一般,不管差了哪个人,只要流水线还在转动,那么产品肯定能成形。
也许是受了前世的影响过深,公公也是习惯性的把五年计划挂在嘴边,放在心里,所以想都没想就引用了。
第一个五年计划,考虑到海事斗争的复杂性和急迫性,公公重点是放在军工生产方面。
比如,明年,也就是万历四十年,必须成立江南制造总局。
那么这个制造总局设在哪里,建多少厂房,用多少技工,买多少原料,打造多少东西,设计图纸都有哪些,按什么要求,生产规模有多大等等,就必须还要有个详细的方案。
公公不是工程师出身,叫他一条条的列出来,精准到弹簧怎么生产出来,扳机怎么弄,如何有效生产钢铁,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因而,他也只能凭着印象,把前世见过的有印象的,超出这个时代,但又不是太超前的东西,大大小小写了十多条来。
不要小看这十多条,几乎每一条都耗尽了公公的记忆和心血。真要实施成功,无疑是跨时代的冲击。
公公对古人也是充满敬重的,他相信,自己开了头,这个时代的技术人才一定会做的成,并且做的更好。
在江南制造总局的附件中,公公又规划了铁矿和铜矿事宜,争取在两年之内,独家控股一到三家铁矿,不少于一家的铜矿,以保证制造总局的生产需要。
具体怎么做,如何物色,如何获得,就又是一番小条条了。
上上下下,单一个江南制造总局的规划,就足足让公公捏着笔头写了半个多时辰,光草纸就写了十八张多。
最后,定形的规划合起来九张,每张三百余字,囊括了公公能够想到的一切。包括和西洋诸国(澳门)建立人才交流体系、技术人才培养等。
初步估算,这个江南制造总局全部完成并能达到量产程度,至少要投入白银五百万两左右。
相当于大明王朝当下国库一年半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