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载雷达的研制上,是分成两条腿走路的,一方面是传统的雷达厂,比如607所,算是三机部的下属研究所,专门就是搞雷达的,歼八上面的204,208雷达,就是他们在搞的。
但是,因为技术问题,一直无法突破,他们也无法向着更加先进的脉冲多普勒雷达进攻,一个简单的单脉冲雷达,就已经把他们难住了。
而在航空工业部无法突破的时候,他们也在向电子工业部求援了,14所本来是搞地面大型雷达的,被动员起来搞这种机载雷达了,毕竟,想要研发先进的战机,就必须要有先进的机载雷达才行,这个仅仅靠国外是靠不住的,还是要靠国内来自研啊。
让秦风没有想到的是,己方的动作也是很快的,现在,自己的妹妹,更是参加到了张老师的项目中来,研究其中很有难度的平板缝隙雷达天线?
虽然不是专业的,但是秦风是知道其中的难度的。
现在,204雷达还是最普通的抛物面天线雷达,就靠的是反射原理,把所有的雷达波汇聚到一点,发射出去,这种的效率相当低下,连百分之一的能量都没有转化成电磁波,全部都发射了。
抛物面雷达天线的整体剖面较高,体积较大。特别是当天线整体旋转扫描时,会大大占用机头空间,这样,扫描起来很困难,那么大的机头,只能装一个小的雷达天线,否则就不能转动了,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卡塞格伦天线就出现了。
卡塞格伦天线,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它在抛物面天线的前面,增加了一个副反射面,让磁控管发射出来的电磁波先经过一个初步优化,使之呈一个更为理想的分布,反射回主反射面,主反射面再将该整形后的球面波变成平面波,并使之辐射到自由空间中去。
这样就利用了磁控管的能量,提高天线口径效率,提高增益,大大降低了焦径比,降低天线整体的剖面,减小体积。
但是,前面增加的这个副反射面,会遮挡一部分电磁波,所以,工程师们又动脑筋,把整个天线转了一百八十度,将副反射面位置变为极化栅格抛物面,主面位置变为极化扭转板。
这就是倒置卡塞格伦天线,这种天线,一直被用到了现在。
哪怕是刚刚装备苏联的苏-27战机,用的也是这种天线,这几乎已经达到了抛物面天线的顶峰了。
而相对抛物面天线,还有一种更加适合的天线,就是平板阵列天线。
顾名思义,它的表面是一个平板的,在平板上,有着数十到数百,甚至成千上万个小单元天线按照一定规则,间距等,均匀布置在阵列面上。这样,单独一个天线单元可能性能不咋地,但是依靠天线阵面上众多的单元天线,协同工作,就能实现一个很高的增益,窄波束,甚至取得超低副瓣。
美国在这方面玩的最溜,在七十年代,美国的机载雷达,就已经开始全面向平板阵列天线过渡了,领先欧洲十几年。
平板阵列天线有好几种,其中最常用的,就是波导缝隙阵,在这个平板天线的波导表面开缝,让小缝隙成为一个天线,将电磁波辐射出去。这种天线的性能相当好,可以实现不错的能量辐射。
说起雷达来,总有人喜欢说米格25的雷达能够烧死兔子,但是能烧死兔子有什么用?那是微波炉,又不是雷达,米格25的雷达用超级大的变态功率,都没有得到一百公里的探测距离,但是看看雄猫战机,功率只有米格25雷达的几分之一,就实现了三百公里的探测距离,其中的平板缝隙天线,就是很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