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三百四十七章 调整内阁,新四人组

第三百四十七章 调整内阁,新四人组(2 / 3)

敲定出使人员之后,朱允炆看向内阁郁新,道“眼下张紞需去广西、云南,内阁只剩下郁新与解缙两位,人员偏少,事务却颇为繁重,就在六部尚书中,选出两人加入内阁吧。”

解缙和杨士奇等人在贡院批阅试卷,殿试之后还有得他们忙,加之内阁人员过少,容易专权,朱允炆便借张紞离开内阁的机会,扩大内阁。

此言一出,六部尚书之中各有不同心思。

谁不愿入阁,享受下“丞相”的待遇

吏部尚书蹇义自不会争取,他刚上任吏部,不可能擢升内阁,倒是陈迪、茹瑺、黄子澄、暴昭、郑赐等人彼此看着,似乎在商议着什么。

郑赐沉默许久,最终选择了退出,作为工部第一人,大明最大的包工头,他并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加入内阁,因为工部在今年准备兴修水利,疏浚河道,这是一项大工程,也是一项事关民生的大功绩。

与其入阁,统揽大局,不若做点实事。

朱允炆通过慎重考虑,命户部尚书黄子澄、兵部尚书茹瑺进入内阁,与解缙、郁新组成新的四人内阁。

在众多朝臣看来,两尚书入阁是最大的事。

但在朱允炆看来,接下来的命令更为重要

夏元吉接替户部尚书,铁铉接任兵部尚书。

在历史上,夏元吉可以说是“大明第一管家”,其财政能力无与伦比,从农税司的运作、管理、户部钱粮调配等来看,他无愧于此殊荣。

将户部交给夏元吉,是最合适的选择。

至于铁铉,此人刚正不阿,清正廉洁,虽是文臣,却有武略,将兵部交给他,也是合适的。

官职的调整,自是令人鼓舞。

黄子澄初入内阁,意气风发,进言道“皇上,一条鞭法、遏田产之争国策已施行一年有余,然仍有一些州县并未彻底推行,臣请派出官员,盘查地方,以防地方增设税目盘削百姓。”

朱允炆肃然应允,道“此事可交付户部稽查总司负责,都察院外派御史同时汇报此事,若两者奏报对不上,该治谁的罪,便治谁的罪”

夏元吉与戴德彝皆是面露苦色,看来都察院与户部,都不好办事啊,一个不小心,就很可能追责过来

黄子澄的举动,其实是文官集体焦虑的一种体现。

现在广西战事结束,韩观、张辅名扬天下,武举制度与全军兵王之策,又让“尚武”之风吹了起来,文官集体必然需要做点事出来,以“文治”压制“武治”。

朝会结束后不久,解缙、杨士奇与董伦等人便完成了春闱会试试卷批阅,至武英殿汇报相关事宜。

杨士奇拿出一份名录与几份试卷,递给一旁内侍,禀告道“因今年春闱与元年高考时间间隔仅有数月,此番会试取士有所缩减,总计选出二百三十四人,黄榜已拟写完毕,明日一早张贴,所点会元为江西吉安人曾棨qi,此乃其经义文章。”

朱允炆接过之后看罢,微微赞道“曾棨文思敏捷,文风豁达,颇有大局,点他为会元朕无异议。除曾棨外,可还有难得一见的人才”

人才乃是国之根本,也是朱允炆未来推行更多新政与变革的中坚力量,不可不重视。

解缙点了点头,道“皇上,说起人才,倒还真有几位可堪大用。”

“哦,能赢解大才子肯定,看来此人不凡。”

朱允炆感兴趣地看着解缙。

解缙挥袖一笑,道“臣尤看好两人,一名为周述,一名为周孟简,令人称奇的是,此两人是一家之人,实为亲兄弟。”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