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六百四十章 大明社学

第六百四十章 大明社学(2 / 3)

其一,劳力,干活。

五十亩地啊,生了娃不就是为了种地的,读书,那是啥东西,祖上八代都是农民,不是读书的料。

其二,学不出来。

天下学子无数,考试难度那么高,朝廷三年才取那么几百人,分散到全国,能有几个是移民的孩子与其当个书呆子,还不如早点干活,存点钱娶亲生子,繁衍后代。

其三,心疼孩子。

说先生体罚孩子,鞭挞绳缚,若待拘囚。

这点张博志没办法反对,也反对不了,在洪武朝时,一些县州府学,包括国子监,对学生的体罚问题都是很严重的,国子监因为在京师,受到的关照最多,不过他们比较幸运,体罚不多,砍头的多

以至于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仇寇而不欲见”的场景,不过这种问题在洪武后期得到了缓解,原因是朱元璋的精力大不如从前,没空管教育这块。

为了彻底打消百姓顾虑,也为了规范社学,张博志、孙举文连同上百名“社师”,经过一个多月的商议,编写了一份社学教条,而这也成为了大明第一份规范社学发展的倡议公约。

在京师的朱允炆正翻看着社学教条,这是一份地方性公约性质的倡议,但此时此刻,朱允炆决定将其略作修改,形成朝廷文书,公之于众。

“这份社学教条是北平布政使张昺送来的,张博志、孙举文等先生倡主笔所作,其中内容解决了社学诸多问题,朕以为可行,你们看看。”

朱允炆对内阁解缙、国子监祭酒杨士奇、司业李志刚三人问道。

解缙三人看过之后,连连点头。

杨士奇称赞“此社学教条开篇明义,调理明晰,又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核心,适合社学学子。”

李志刚表态支持“国子监革制在先,天下府州县跟之,然许多地方社学依旧遵循洪武时期的规制是不妥的,当改弦易辙,对标县府学主张。”

解缙低着头审视着社学教条,肃然道“张博志、孙举文主张遵循因材施教,视孩童实际而教学,不以教学而教学,是为大才,大智慧。”

朱允炆欣慰不已,道“你们看其才,朕看其法。社学课表朕看过,虽有些宽松,然又贴合百信生活,须知许多十一二岁的孩子在乡下已开始挑大梁了,黄昏准其课业结束,帮衬下家里,是一件好事。学问虽在学,然不宜古板。”

“那臣将这一份社学教条抄录下来,发向各地先州府与社学”

杨士奇请示。

朱允炆微微摇头,道“这份社学教条是不错,但只三门课是不够的,朕想在课业中加一堂课。”

杨士奇不解,解缙问“杂学已在其中,之所以没有明确说明,是因为杂学训导太少,只能视训导之才而定。”

训导掌握了什么杂学,那就教导什么,会兵法教兵法,会农学教农学,会商学教商学,什么都不会,那也没关系,国子监有课本,照本宣科总会吧

朱允炆接过解缙手中的社学教条,提笔写下两个字

蹴鞠。

解缙皱眉,提醒道“皇上,蹴鞠不是学问”

朱允炆没有回答解缙,而是说道“不仅社学要有蹴鞠,县州府学、国子监,都需要加入蹴鞠课程,说它是课也好,说它是课余活动也罢,朕不管你们用什么法子,每十日教学,须有不低于三个时辰的蹴鞠训练。”

“这”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