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玄素是二月十五梦中会后从雍州的西平府动身,如今十天过去,齐玄素已经横穿天水府进入秦州地界,距离中州便不算远了。
到了秦州,便到了全真道的核心地盘,类似于正一道的吴州和太平道的齐州,地肺山与云锦山、蓬莱岛并列其名,被视作道门的三大圣地。
地肺山,号称七十二福地之首,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所谓“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终南捷径”等典故便是由此而来,位于秦州境内,西京之南。
地肺山成为道门名山之始一般被追溯到太上道祖入关传经设教之时。终南山西段有楼观台,相传文始道君最先于此结草为楼,以观星气,故名草楼观,后来简称楼观。太上道祖在楼观南筑台为文始道君授经,故台称“说经台”,又因位于楼观境内,故亦称楼观台。楼观本起传谓“此宫观所自始也”,“此大教所由兴也”。
继楼观之后,武帝因夜闻太乙神之告而地肺山大和峪口建太乙宫,以祭太乙山神。至有李氏大齐王朝建立,太上道祖被尊为太上玄元皇帝,皇室李氏自称太上道祖后人,道门被钦定于儒门、佛门之前,于地肺山修建通道观、仙游观、金台观。
自此之后,地肺山山先后有希夷先生、纯阳祖师、海蟾真君、鸿蒙真君等长生之人居山修道,迨至后来,重阳祖师及其弟子继之创立并弘扬全真道,建立万寿重阳宫、清凉山、望仙宫、丹阳观、长春观、太一观、四皓庙、玉真观、金仙观、开元观、灵泉观、白鹿观、太元观、萯黎观、化羊宫、太平观等数十座。
地肺山最为鼎盛时,号称全真祖庭,与正一祖庭所在的云锦山并列齐名,仅次于号称道门祖庭的昆仑山。只是金帐大军南下时,西京陷落,大晋覆亡。与西京相距不远的地肺山也难逃战火,再加上道门旁支阁皂道兴起,趁机攻打地肺山,全真祖庭就此覆灭,全真道也由盛而衰,不复当年鼎盛气象。
待到大魏太祖皇帝驱逐金帐,地肺山也未曾恢复元气,一片荒芜。一直到了大魏末年,正一道第三十代大天师张静修在终南山结庐修道,感念终南山之气象,遂在道门初步一统之后,以道门三位副掌教大真人之一的身份发动人力修缮终南山的诸多宫观,意图使其成为道门中枢所在。这次修缮自牡丹花会四月初四开始,及至九月上旬,用整整五个月的时间,虽然中途也有些许波折,也让地肺山恢复了部分仙家气象。
后世之人很难想象,竟然是天师主动修缮了后来的地师居处,甚至当时的地肺山是默认属于天师的。至于当时的地师,根基并不在地肺山,而是北邙山,正谋划攻打天师的大真人府,结果就是天师在地肺山闭关清修,差点被地师偷家成功。
不过最大的转变还是来自于玄圣掌权之后,当时道门远不像今日这般财大气粗,没有那么多飞舟往来于各地,昆仑远在西域,交通不便,需要一个代替所在。
当时呼声最高的是蓬莱岛和云锦山,不过两者一南一北,又素来不和,无论用谁,都会招致另外一方的不满,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而且地理位置上也不算很好,如果选择蓬莱岛,距离西域蜀州等地太远,如果选择云锦山,距离辽东等地又太远。
地肺山刚好位于天下之中,处于蓬莱岛和云锦山之间,成为一个合适的折中所在。于是玄圣将地肺山拔高到道门“副都”的地位,动用大量人力物力,第二次修缮地肺山,重建已经破败不堪的万寿重阳宫。
第二次的修缮远胜于第一次,终于使得地肺山焕然一新,又增设了新的阵法。当时正是儒道相争的关键时期,为了彰显副都的地位,阵法使得万寿重阳宫清晰可见,进入地肺山境内之后,无论身在何处,又是何种方向,抬头就能看到山巅上方的万寿重阳宫,殿宇巍峨,层层叠叠,有泰山压顶之感,人立其下,倍感自身渺小,如果不得其法,无法进入万寿重阳宫,那么万寿重阳宫始终都是可望不可即。
凡夫俗子见此情景,无不被折服,时至今日,还有信众香客不远万里来到地肺山朝圣。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地肺山万寿重阳宫成为了大掌教行在。
直到天下大定,玄圣返回昆仑紫霄宫,地肺山才由地师接手。
时至今日,地肺山虽然已经不再是道门的副都,但仍旧地位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