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之上,虽有了突然立储的轩然大波,但在波澜之下的蛮族异动,也没有完全被压过了风头。
在大启历史的众多伤疤之上,永远有一个难以磨灭的痕迹叫“蛮族犯边”。
毕竟“被蛮族打得差点跪下”的昨日之事,并没有过去多久,像向阁老、寒武侯这种经历过屈辱历史的老臣还有不少,他们不可能对蛮族不敏感。讨论的开端,便是几个卫队将军默契的上折请奏,他们想带队去边关溜溜。
其中就包括了寒武侯本寒。
是的,寒起最终还是瞒过妻子,写好了奏折,并成功递到了御前,连闻嘲风都没能给他暗中拦截下来。寒起对此颇为自得,觉得自己真是宝刀未老。
闻嘲风站在宗亲队列之首,微微一笑,他根本就没想过要拦,因为
“寒爱卿啊,醒醒,朕是不可能这么对有功之臣的。”当今的天子闻云幛,不一定是个好皇帝,却一定是个好人,他的好尤其会体现在这种时候,“你的脉案朕这里一直有备份,你为大启鞠躬尽瘁、浴血奋战几十年,朕如今若还要强行启用于你,那朕还是个人嘛”
对于闻云幛来说,再没有比退休回家含饴弄孙更幸福的生活了,他对功臣最大的体恤自然也是如此。想让寒武侯再回来干活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哪怕是从他尸体上踏过去呢,他也要誓死捍卫寒起的合理合法的退休权利
寒起“”就,也没有那么想退休。
但龙椅上的闻云幛已经大袖一挥,表示话题到此为止,寒爱卿不用再提。他转而问起了其他人的意思“朕是觉得,远水救不了近火,与其从关内调兵,不如直接让就驻守在北疆的尺玉卫动一动。”
尺玉卫便是肃王和寒家大哥所在的卫队,大启战力最为雄厚的一支。其雄厚的底蕴体现在方方面面,历史悠久,军资丰富,武器完备,以及人数众多。哪怕分了左右中三路分队,每一分队的人数也都快要反超其他一个卫队的总人数了。这也是帝路原文里,肃王能和闻嘲风掰腕子掰到最后的资本,他兵强马壮,又盘踞北疆多年,说是北疆的土皇帝也不为过。
也亏得肃王本身对皇位没什么太大的想法,他属于那种“你要是给我皇位,那我就担着;不给我,那我就安心蹲在北疆”的类型。
原文里肃王的突然起义,曾让闻嘲风一直觉得这就是个卑鄙的伪君子,嘴上说着什么无欲无求,实则心里也满是野望。但如今返回头再看,闻嘲风才意识到,肃王起义,也许就只是想给百姓一个稳定的生活。
当你是个好皇帝,甚至也许都不需要有多好此处参考闻云幛,肃王都会安安静静的守好北疆的大门,当一个合格的战神。
只有在你带给了这片土地太多不必要的苦痛与灾难时,他才会挺身而出。
肃王永远在为了天下而战。
不过,这种近乎圣人的性格,在现实中是很难遇到的,也很难让人信服。大多人都还是闻嘲风这种大俗人,会对拥兵自重的肃王充满忌惮,好比如今的满朝文武。
一听到肃王的大名,不少本来能言善辩的大臣都变成了哑巴,不知道该如何诉说陛下的天真。
他们难道不知道肃王是个好选择吗离得近,又能打,还兵多。为什么没人提就是因为肃王的缺点就像他的优点一样明显啊,他已经够强的了,朝廷再这样倚重下去,就不怕喂大肃王的野心,让他成为下一个祸患之源吗
他们就像忌惮着当年的寒武侯一样,忌惮着如今的肃王。不,他们对肃王的忌惮要更深一些,因为肃王是有着合法继承权的龙嗣。
等等,现在最合法的继承人,是准皇太弟闻嘲风啊。
大臣们齐齐朝着闻嘲风看了过来,他们已经不指望好好君子闻云幛了,他更愿意相信无夷王,这位殿下是个聪明人,又是准皇太弟,没有道理不忌惮肃王啊。
众人用鼓励的眼神,等待着无夷王来教皇帝做人。
闻嘲风沉思片刻,在享受够了万众瞩目后,这才拖着长腔、慢吞吞道“臣弟觉得,陛下说得有理,肃王确实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哪怕你们不明着派他去,他也已经和寒大先一步潜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