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
皇帝的嘴角不觉抽了抽。
当然,她倒并不介意天幕那怪异戏谑的口气,更多的是震惊于自己宝贝孙子那吓死人的操作以群相彼此制衡分权是皇权必修的操作,随时调动宰相更是维持体系正常运转的常规动作。一个人独揽相权十余年,那真是不结党也要结党,不营私也要营私,势力盘根错节,必将会使朝局错综复杂。
仅仅错综复杂也就罢了,但十余年把持相权任用官吏,再公平也会有非议。这样的非议一旦遍及朝野,便将是无可控制的党争
真以为人人都是诸葛武侯么十余年丞相还能素丝不染真要有那种人物,朕早就拔擢选用纳入台阁了,还轮得到这孙子挑挑拣拣
一时之间匪夷所思与惊骇疑惑相继而生,竟令女皇难以忍耐,不得不伸手揉捏额头。但在压制住汹涌而起的吐槽之后,女皇却渐渐认识到了一个颇为残酷的现实
以天幕展示的内容来看,即使是李隆基这种角色,也算是她后裔中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了。
女皇面无表情,只能轻轻叹一口气。
子孙不肖也便罢了,但以自己的状况而言,怕不是还要被这些不争气的货色拖累啊
总的来说,玄宗的后半生可以看作是一个普通学霸在超纲题目面前心态彻底崩溃的过程。某种程度上,李隆基与他亲奶奶的执政风格是高度相似的。他们都不是洪武与雍正那一号勤政的角色,颇为注重享乐与休闲。则天皇帝对任用宰相的态度是“为朕节劳”;而玄宗则更加离谱,任命宰相后基本是袖手掌柜,任凭宰相决断庶务,不过偶尔商议大事而已。
正因为执政风格高度一致,所以玄宗能将武皇的制度用得得心应手他固然有难以遏制的权力,却决不愿意为了权力而过度劳神,因此能充分尊重君臣界限之下的贤相,放手令重臣施为。也因如此,玄宗早期不少的荡涤弊政的改革,都带着名相们极为鲜明的个人风格姚崇、宋璟、张说,各有千秋。这算是玄宗朝极为鲜明的特色只要选用一个强势而贤明的宰相,就能维持国势的蒸蒸日上。
但尴尬也就尴尬在这个特色上。当玄宗与宰相们精诚合作,充分为贤才发挥空间的时候,他大概从没有想过一件小事
这套制度与用人体系是很成功的,但如果太成功了,该怎么办
太成功了也是麻烦么不错,对玄宗来说,那的确是天大的麻烦。
因为前期的贤相实在太过出色,至开元八年以后国势便渐渐增至极盛。时人的笔记曾经回忆,说开元年间疆域辽阔土地众多,押运各地税赋至长安的马队一年到头络绎不绝,无数押运的官吏在京城人吃马嚼,以至于长安的存粮都常常不足。
女皇的指甲在拂尘玉柄上轻轻一刮,发出了刺耳的哔啵声。
她没有在意这突兀的声音,而兀自沉吟,思索着天幕似有意似无意,点到的关键
粮食。
不错,以一个皇帝的敏感性,她立刻意识到了最根本的问题自高宗以来,关中长安便时常有缺粮的风险,以至于天皇天后不得不时常移居洛阳,借黄河漕运而就近补粮;武周定鼎后皇帝定都洛阳,一面是为了表现新朝上承姬周的正统法理,另一面却也是为了缓和粮食供应的危机,让关中能稍稍喘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