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萧太后想要在辽国历史上留下属于她的光辉一页,以及想要在她晚年解决宋辽之间的边境问题,而主动向宋朝讲和,那必然是不可取的,于是通过战争的方式,辽国举兵南下,想要借此迫使宋朝主动低头求和。
而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的亲征,其实就很能说明问题。
赵匡胤的怒气暂时先压制了下去,眉心却蹙得更紧
这辽国萧太后果然是个狠人。
如此的心机手段,还有这魄力
萧太后希望通过澶州一战重挫宋军的锐气。
只是她大概没想到,随着辽军主将萧挞凛的中箭身亡,辽军士气受挫,以及辽队的孤军深入,宋军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加上宋真宗御驾亲征,极大鼓舞了宋军这边的士气
于是在可战和可和这两手准备中,见辽军恐难取胜,萧太后立即派人赴入澶州转达了自己罢兵息战的愿望。
但即使如此,辽国萧太后的此次亲征,也算是达成了她出征南下时的目的。
对于辽国而言,澶渊之盟的签订,相当于是在不利的军事情势下占了大便宜,得到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
而对于宋朝而言,尽管换来了百年的和平与发展,但一方面燕云十六州的大部分土地仍旧未能收回,另一方面要每年输金纳绢以求辽朝不再南侵,此后辽更是不断索取,并且以金钱换取和平的方式,使得北宋不再居安思危。
澶渊之盟的签订,对宋辽两国而言,的确是能互惠互利的,但其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
而且其直接导致的消极影响,不管是对辽国而言,还是对宋朝而言,都极其沉重,这点我们后面会讲到。
“消极影响”
“究竟什么消极影响,会尤为沉重”
赵匡胤的心再次收紧起来,一下一下,不安的跳动着。
还有这辽国萧太后,果真是大敌啊。
不可小觑绝对不可小觑。
唐朝武则天时期。
听着天幕之言,武则天却不由得将注意力放在了那辽国萧太后身上。
在辽国历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光辉一页吗
亲自率军南下,还有对宋朝的战略部署,这等魄力
武则天叹息着摇了摇头,也难怪宋朝虽然是战胜方,却最终还是被辽国压下一头,不过话说回来,能就此结束二十五年之久的战乱,至少就当前来说,对百姓而言的确算是好的结果。
不过签订澶渊之盟后,那直接导致的,又极其沉重的消极影响又究竟是何意
汉朝刘邦时期
吕雉待在寝殿之中,听着不禁心下一跳。
萧太后
一国太后,竟也能亲征南下
而既能亲征,那这辽国政权真正的话事人
吕雉垂了垂眸,心下跳得颇快起来。
其余朝代众人听到天幕所言萧太后之事,以及对澶渊之盟的解释时,心中都不由得各自思索起来,其反应也不尽相同,思绪万千,但不得不说,战争之事,确不可一言以蔽之,而说到底,国强才是根本啊。
关于澶渊之盟,就先讲到这里。
让我们再来说说与宋真宗赵恒有关的“泰山封禅”
其实很简单,就是宋真宗赵恒接连三次封禅泰山而已。
嬴政挑了挑眉,有些诧异就这么简单
刘彻也是摸了摸下巴就如此而已朕可不信。
然后果然就听天幕继续道
就是宋真宗去泰山封禅后,后面就再也没有皇帝去泰山封禅了。
至于为什么
史记记载泰山封禅要有大成就的帝王才能举行即“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
也就是说,帝王封禅的基本条件,最起码应该有文治武功,德行无碍,世现祥瑞。
那么问题来了,不说三样,单说一样,请问宋真宗哪样够得上
结果他不仅封禅了,甚至还接连封禅了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