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宴看了看供奉的这些牌位,这些就是华夏的传承和根本,又想了想,反正现在时间早,不若给这些孩子讲讲故事。
沈宴如此,也是因为看着这祠堂,不免思恋先圣群贤。
但突然想讲什么,似乎还真不好开头。
想了想,然后道“教你们一个有趣的。”
不多时,从祠堂中传去一群孩童奇怪的声音。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沈宴教的是千字文。
千字文在历史学者眼中,堪称华夏之瑰宝,世间之奇珍,在古时候,千字文是数朝数代私塾启蒙的必学内容,只是到近代,宁可让小孩学习满篇的“小红小明”等奇怪故事,也必须得将千字文从课本中去除,这样的决定是十分的让人不理解的,当然,那时候有一部分人觉得,凡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都是不好的,都是落后的,或许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这样的结果吧。
甚是可惜,这样的启蒙瑰宝没能重启。
它讲述了宇宙的形成,日月星辰的规律,四季的变化,农耕的秋收冬藏,万物的自然之道
它讲述了三皇五帝,华夏文明的起源更替,一千个字,勾勒出了一幅完整的华夏历史的轮廓,代表了传统启蒙教育的巅峰。
巅峰啊,从隋朝开始沿用到明清时代的启蒙圣典,就这么弃了,再没有多少人读它。
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能感受到它的语言的优美,词藻的华丽。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四字一句,每一句都在引经,字字都在用典。
可以说,想要了解华夏的精神,华夏的文明,华夏的先祖和神明,华夏的功德和过失,读千字文,解析千字文就是最方便的捷径。
所以沈宴选了这么一篇文,来告诉这些孩子,他们这祠堂中,供奉的何方圣人,哪处贤者任君,为何这些盖世的英雄文曲,值得被高高的供奉起来。
在沈宴那个时代,很多人在感叹传统文化的流失,连先祖的事迹和自己的根所在的历史都遗忘了,却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如此,自己抛弃了以前的一切罢了。
那些自卑者,不认祖宗,不拜往圣,不敬先贤,将这一切都当成落后,不合时代等象征,却匍匐在地将外来的舶来品当成神明跪拜。
却不知,他们丢弃了他们身上最有价值最引以为豪的东西。
这是多少人羡慕都羡慕不来的啊。
最高贵的血统,最古老的血脉,每一个华夏人,本都可以这么自豪并荣耀的活着。
沈宴教的方式也简单,就是让他们跟着朗读。
大声的,自豪的,朗读。
周日学校是没有朗读的,就教怎么写字,内容都没有。
所以笋子他们按照沈宴的要求,开始朗读的时候,好奇得不得了。
读着特别的顺口,似乎是这些文字里面有什么奇怪的力量一样,让他们摇头晃脑的,使劲的,撕心裂肺的去朗读。
看看脸都读得张红了。
他们读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平白无故的就这么激动,就是要用一切力量去读它呢
越大声,感觉身体越有力量,心里也越亢奋激动。
那郎朗的读书声,让沈宴都愣了愣,有些像重回校园时的感觉。
朗读,会将声音汇聚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沈宴是喜欢听这样的韵律的,就像是薪火点燃了,在三万年之后,有什么东西再次续接上了。
声音传出地窖,虎豹佣兵团的人也愣了一下。
这是在干什么
仔细一听,虽然听不懂,但为何会听得心情舒畅
。
他们其中有些人听过教廷的神官吟唱的赞歌,但此时他们却觉得,他们听到的比那赞歌还要神圣,还要辽阔,还要深远悠久。
那是一种能吸引人不自觉地听下去的声音,哪怕听不懂。
老巫师乌瑟尔也十分惊讶,他从这声音中,听到了无法解释的一股力量,怎么形容呢,就像一片火正在燃烧,越烧越汪,竟然有燎原之势。
明明只是一阵声音,但他的灵魂中,似乎看到了熊熊烈火,千万年不灭之景象。
嘟嘟也从钱盒子的缝隙露出探视的目光,这到底是什么,为何让他的灵魂不断地想要去倾听。
声音传得其实并不远,但在佣兵之城中,一个又一个英灵,跳上了高墙,盘坐,似乎在聆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