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新帝登基大典之后的第十日便是封后大典,而就是在那一次大典之上,满朝文武甚至很多人才真正见到皇后温氏的真容。
也正是那一眼,遥遥看见的那一眼,让无数人明白了新帝为何会那般喜爱温皇后。
满头珠翠,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有一美人兮,见之难忘。
一时之间,无数文人骚客痴慕不止,更有见御驾而流连忘返,并灵感高涨写下数不清的歌咏之文,流传后世。
温皇后出身岭南温氏,父为洛阳王温晚,在除昏君、开新朝一事上也是患难与共夫妻携手,再佐以岭南温家相助,更是激励新帝匡扶中原之心,自然也足以与帝王相配。
至于那早就去世的张氏子,有点眼色的都不会提起来。
毕竟按照大多数人的看法,那就是温皇后天生贵不可言,再加上容色倾城,见之忘俗,明显就是那张氏子没有福气,承受不住才英年早逝。
总之说来说去还是皇帝陛下福气大,得一贤后相伴。
此后温皇后再亲自带头与京中命妇夫人同办育婴堂、养老祠和女学女堂。
一时之间,在官员命妇和天下百姓口中,温皇后善良贤德之名更是日益见长。
当大昭北伐以新帝的完胜而告终后,于情伉俪情深,于政相辅相成,明君贤后,交相辉映之美誉就被史官工笔给记载下来,流芳千古。
根据洛阳王所称,温皇后从小就喜爱看书籍图传,即使梳妆打扮时也手不释卷。无论是经史子集,还是字书医方艺文类聚,亦或者逸书杂著琴谱乐曲武林秘籍等等,皆爱不释手。
于是朝野上下皆以搜寻孤本进献于温皇后为荣也不是想要阿谀奉上,就是单纯想要跟皇后娘娘看同一本书,莫名有一种幸福的感觉。
当然温皇后向来宽厚待人,每每得到一本孤本,都会将其拓印传于天下,以保证神州大地的文学秘籍不至于断绝。
此种大义之举,若是普通人来做,必定要惹红眼病诋毁之。
可现在做出这样行举的是一国之母,自然就是一连夸赞之声,享誉四海万邦。
又因为温皇后天生筋脉闭塞不宜习武,故而有所遗憾,只得全心放在文学之上,时有新乐诗词显于人前,多受追捧,颇有长安纸贵之景象。
命妇当中比如杨丞相的夫人便很是喜爱与皇后相处,时不时都要进宫跟温皇后吟诗作对赏花对弈,自然也对帝后琴瑟和鸣举案齐眉的场景习以为常。
每次朝中事务一毕,皇帝总会过来寻皇后,便是尊贵如杨夫人,也只能暂且避让出宫,免得耽误帝后之间的恩爱相处。
荷香和墨画作为皇后身边最得力的宫女,对于皇后经常与皇帝共执书卷,谈古论今,并能发表独特见解的现象见怪不怪。
因为温皇后言行举止皆为不俗,眼界和思想也是从不受匡束,而且诸多意见对皇帝对朝政大有裨
益,
再加上皇帝一向对温皇后十分爱重,
登基之后更是对温氏一族常常恩遇谕制,于是一朝二圣的现象居然在唐朝之后的朝代再次出现。
幸有皇后时常提醒劝诫,才未曾使得温氏外戚权力过大之事发生。
君明后贤臣直,文治武功,柔中带刚,春风和睦。大昭初期很快就迎来同样让后世魂牵梦萦的盛世文武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