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次研究的项目成功,郭嘉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几乎整个郭嘉能够找出来的人才全都被挖到研究院来了。
经过一系列的分派岗位调整,一共分为三十个大组,这三十个大组细分下去,分别负责将近三万个小类别项目工程
郁锦音在研究院里,除了吃饭就是埋头画设计纸。
三万个小类别项目工程全都出自她的手。
其中单单一个暗量子亚硝酸盐的小类别就需要她画出几百张图纸,列出几千张推演公式,制作出数学模型后,才能转交工厂,开工生产出零器件。
别忘了,除此之外,还有三万个项目组。
如果这么说,还是不明确的话,可以将她的工作量和伟大的邓先生所做的原子弹数学模型做个对比。
邓先生当年运算一次就要用一个多月,为了矫正运算结果,总共日夜颠倒运算九次,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用掉的草稿纸一直堆到天花板
在那个年代里,研究一颗原子弹,所需要的纸质知识储备,大约有六层楼那么高。
而现在郭嘉为了保存郁锦音完成的设计纸张,专门开辟出整整“十栋楼”来分别储存各个小组所需要的设计图纸
这一点也不夸张。
三万个项目组,其中的一个项目组的图郁锦音就要画一个月。
因为郁锦音设计的东西是全新的,超出这个时代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顶尖科技产物。
短短时间内她用废掉的笔都有一卡车。
用同事们感慨的话来做比喻咱们这个时代的所有电脑加起来,都赶不上宋总工一个人的大脑转得快
你还在用电脑输入数据,她就已经出了数字模型,而且是用手一笔一笔画得数字模型极其精细
注解详细
下方附带各种切面、斜面微视图
让同为研究院的同事们就含泪差跪地感慨了
她画完这些,口头算两三遍,在大脑里推演完,基本就确定可执行了。
而与此同时,工厂内的工人24小时倒班,不停地上产设备需要的各种零件和材料。
即便是原材料组,为了达到宋锦音要求的材质各种属性,譬如抗热性能、延展性能等,更是耗费无数次心血。
郁锦音甚至经常见这个小组的人开会加班到凌晨三点钟,就是为了达到她要求的精确到小数点一千多位后的属性数值。
而总装和分装组也遇到不少难题。
郁锦音造就的陆用净化站,组装起来后会非常巨大,重量堪比十几座大山加起来的重量,金字塔在它的重量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郭嘉开辟的地下工厂内,分开来用于组装这台净化站的工人是所有组别中体力最辛苦的,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的。
许多超级起重机都是按照郁锦音给的图纸现造,但因为操作不熟练,也出过很多状况,为了保证工人的安全,郭嘉直接调动特情部的全部人员进入这个小组帮忙对接。
就连涂辛都穿着工装,一天24小时住在工地里。
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但凡他预知到的,他就第一个顶上去,把出问题的状况指出来,亲自去对接一些机器精密的接口。
这些接口的危险程度可以这么说,靠得太近,整个人会被启动中的机器齿轮卡进去,连肉末都不会剩下
靠得太远,或者队友们互相配合不好,序列密码全部对错了,就要去郁锦音所在的龙头办公室里要所在小组的“心脏”,也就是小单元的控制室,连上“分部心脏”,再输入总机解体程序,才能分开
涂辛再一次安装失败了,灰头土脸的来到郁锦音办公室。
跟着郁锦音一起到第三小组的分控室,启动分控室的备用“分控台”一群人坐电梯下到地下,对着两台机器的残肢输入校验码,解体后,再重新装所有的零部件。
这时,一个大约是三小组负责指挥安装对接的小姑娘,忍不住了,抱怨道“宋总工,为什么要弄得这么麻烦哪个地方装错了哪个地方单独拆解不行吗这还没启动呢,启动后要维修哪里,岂不是全部拆开才能修啦”
这多耗费人力啊
然后又心疼地看了一眼整天泡在工部,全身上下都灰扑扑、汗水直冒的涂辛,涂辛正在观看郁锦音手下的工作人员讲解安装的要点。
根本没注意到小姑娘有些爱慕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