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其大知也与”
中庸这段出自孔子之口,称赞舜有大智慧的话语,想来没有哪个考生不明白。
而孔子对舜的夸赞中包含几个方面,一是舜喜欢咨询和访察众人的想法,即便十分浅显卑俗,二是他对人与人的诋毁之言隐匿不提,只宣扬其中好的见解,且听取建议后,往往能在极端之间选取适中的方案来治理百姓正因如此种种美德,孔子最后才感叹其德化如此,难怪被称之为“舜”
谥法有云“受禅成功曰舜,仁义盛明曰舜。”这个谥号无疑彰显其充沛道德。
值得注意的是,这道四书题考的是一整段,而不是其中某一句。因此,若是只围绕孔子称赞舜的某一美好品德落笔,未免想得浅了,破题果然是落在“大知”上
只是每个人下笔的切入点有所不同,谢拾选择的切入点是舜听取天下人之言的大智。
“不持一己之聪明,而以天下之聪明为聪明,故其聪明愈广。不持一己之智识,而以天下之智识为智识,故其智识愈大。舜之所以为大智者,以其不自用而取诸人也”*
谢拾发自肺腑感叹一声。
一幕幕画面在他脑海中浮现,先后跟随徐夫子和何训导学习中庸时二人对经义的讲解,自己做过的笔记与文章还有他与致知社众人整编致知集的场景。
天下义理无穷,而一人所知有限,真正的大智者,其智慧定取之于众生
谢拾不知不觉扬起唇角。
回过神来,锦绣文章已成
他搁下笔,将草稿收到旁边,从狭窄的号房里往外看去,只见天边红云似火。就连视线中老旧的灰白墙壁都染了一层霞光。
距离黄昏至少还有一个时辰,约摸午间吃饱睡足,谢拾此时仍是神采奕奕,精神充沛,他索性翻出四道易经题,动笔开写
谢拾对四书记得滚瓜烂熟,对周易一书则是倒背如流。四书他尚且理论大于实际,周易却是理论实际完美结合。
对易理剖析如流自不用说,从前他还不时便会摸出铜钱给人起一卦呢偏偏其言必有物,府学生员见了都不得不叹服。
一般卜师只是停留在装神弄鬼的阶段,谢拾已将易理与哲学相融,与其说是算卦,不如说是以理服人。这等大招虽不常用,却足见他于易之造诣。而与四书相比,其功底尤胜之数倍不止
归根究底,揣着目标而读的书,与发自本心喜欢研究的学问,本就不可相提并论。即便同等努力,感悟亦有高下。
至少在目前层次,谢拾尚未遇见与之匹敌者,此番乡试,他敢夸言一句于易经一房全无敌手。
天色渐渐昏暗,谢拾四篇经义才作完两篇,此时兴致正高,满腔文思宛如滔滔而起的大江大河,就要酣畅淋漓滚滚而落。
他想也不想便擎起烛火,一手翻出一张空白草稿,一手执起笔,洋洋洒洒继续写。
许是草稿本就不讲究,许是情绪正酣,只见他运笔如飞,笔下的每一个字都龙飞凤舞,落在纸上的瞬间好似要活起来一般
饱蘸浓墨的毛笔仿佛在宣纸上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