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的刘秀回到屋内规规矩矩地给婶母行礼说道“婶母安康,可有事需要秀帮忙。”他也看得出来,外面的天幕并没有对婶母造成什么影响。婶母面无惧色,和平素没有任何不一样。
刘秀的婶母正在屋内织布,刘伯姬正坐在她的身侧看到刘秀过来,赶紧起身打了招呼“三兄,我在和婶母学织布,你也来了。”
刘家婶母也停了手中的活计,温柔的对刘秀说“三郎来了,婶母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只是你坐一会,婶母有话和你说。”
刘秀应了一声,便在婶母旁边席地而坐,待他坐下,婶母又拿起纺锤继续。
织布虽然只是妇人平常生活劳作中的一项,但是却和耕种一样是关系到民生的技艺。从周礼开始,就有王后带领命妇祭祀先蚕的传统,因此就算是贵族女子也不愿意疏于这项技艺。
不过即便刘秀在家时也经常观摩母亲织布,可仍然每次观看妇人织布仍然会觉得震撼。麻布是用从苎麻中抽取的纤维再纺成丝线,再按照一套固定的方法将经纬线排布,用梭子穿梭其间。整个过程从丝线变成布帛,复杂又神奇。
但是刘秀看了一会便觉得麻烦,于是问“婶母想和秀说什么”
“三郎,你一直都是个聪慧的孩子,又稳重又懂事。”刘家婶母一面继续织布一面对他说,“你这个孩子或许是注定生来不凡的,只不过现在还需要耐心。婶母不懂什么大道理,不过三郎你看,织布需要抽丝,耕种需要等待秧苗长成。三郎想要做成什么大事,首先也需要长大,在此之前璞玉尚未打磨,其中藏着的珍宝人们也难以看到不是吗”
刘秀刚才在叔父委婉的让他回屋之时,他听出了其中隐含的意思,就是觉得他年龄尚小加上妄议朝中事物。刘秀虽然不至于不满但是还是有些不开心。
听了婶母的开解,他突然笑了“多谢婶母,秀明白了。”
然而就在刘秀准备退了出去的时候,忽然听到天幕之人又一次叫了他的名字,那声音好像有穿透力一般,即便他在屋里也能听得清清楚楚。
尽管在心里早有预想可能只是同名同姓之人。但是此时刘秀心里倏然升起了一种宿命般的悸动。
这场起义其实算不上偶然,早在王莽下令改天下田地为王田,不允许私自买卖时,就引来了无数人的激烈反抗,刘氏宗亲官僚和地方豪强都曾经举兵反抗。而这些起义的导火索则大部分都是因为饥荒。
说到这,我们就顺便讲一讲当时的天灾人祸吧。
随着天幕之人的话,天幕上也随之展现了对应的画面。